新闻
中国节能网

锂电池上有“压力”下有“刺激” 如何利益最大化?

   2015-08-18 中国节能网3060
核心提示:现有储能市场主要包括大型电力储能、后备电源储能及家庭储能。现有技术下,锂电池在后备电源储能领域性价比已有显著提高,受到新能源汽车、备

现有储能市场主要包括大型电力储能、后备电源储能及家庭储能。现有技术下,锂电池在后备电源储能领域性价比已有显著提高,受到新能源汽车、备用电源等市场的影响,锂电池市场空间将逐步扩大,仅动力锂电池方面,未来十年就将有望突破1600亿元。然而,关注产业上下游的多方影响,才是了解市场红火的前提。

上游压力

材料价格上涨

上游锂资源行业呈现明显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前三大国际卤水巨头SQM、Rockwood、FMC及全球最大矿石提锂提供商Talison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锂三角占据全球锂资源的半壁江山,而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成为全球锂资源的核心区域。今年3月锂三角暴发严重洪水,占全球市场份额27%的全球最大卤水提锂商SQM在阿塔卡玛盐湖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供给收缩带来上半年锂价大幅攀升。截至8月9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47100元/吨,较去年同期显著上涨27.3%。近期锂矿石价格已经达到480美元/吨,2季度以来价格累计上涨17%,显著高于2013-2014年10%的年均价格上涨幅度。

技术工艺有待提高

我国动力锂电池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悉,日本电池平均能量密度要高出中国平均水平的30%-40%,充电次数也能达到中国的几倍。

“目前全球的锂电池核心技术基本由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主导,本土企业在技术研发上虽然加大了投入和努力,不过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我国锂电池材料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郑学浩表示。究其原因,我国在锂电池领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很多产品靠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在引进的技术中,大部分属国外中低端技术,高端技术很难被引进,而中国自身又缺乏锂电池高端性能的研究。

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关键的四大原材料之一,生产工艺包括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白皮书(2015)》指出,在干法隔膜领域,干法隔膜目前基本相对成熟,竞争情况相对湿法而言更为激烈,且基本能完全替代进口隔膜,面临着价格下行的压力。在双向拉伸强度更高、厚度更薄的湿法隔膜领域,目前国内还处于进口替代的前期。而未来隔膜产业的竞争将集中于湿法隔膜产品的竞争。也就是说,在锂电池原料生产方面,我国也处在低端水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面临巨大压力。

下游刺激

工信部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共计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其中,电动乘用车生产6657辆,同比增长7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688辆,同比增长4.5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6395辆,同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650辆,同比增长145%。

截至7月,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4.3万辆,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2.61万辆,同比增长4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19万辆,同比增长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8041辆,同比增长85%。预计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0万辆,同比增速150%以上。

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对碳酸锂需量将在1.79万吨,同比增速50%以上,新能源汽车在锂下游需求中的占比将有显著提升,成为全球锂业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的出台临近,将助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速,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构成“车充”联动的正反馈效应。

现有储能市场主要包括大型电力储能、后备电源储能及家庭储能。现有技术下,锂电池在后备电源储能领域性价比已有显著提高,市场空间广阔。据工信部最新数据,随着4G业务加快发展,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新增移动通信基站32.9万个,其中3G/4G基站总数占比提升至66.1%,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锂电储能凭借显著的性能优势和日益提升的性价比,有望在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等固定电源领域攫取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日,已有近15家上市公司通过增资入股、设立子公司、新建产线等多种形式在动力电池领域进行扩产,项目总投资达400亿元。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基于对动力电池未来的乐观预期,围绕电池、材料、设备等动力电池关键环节的投资还会持续增加,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计,2015年全年动力电池产业链投资有望超过900亿元。

业内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0万辆,2020年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受此影响,未来十年内,动力锂电池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

另一个下游关注亮点来自锂电储能的进展。据CNESA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在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中,锂离子电池装机比重达到33%,同时从新增装机技术分布来看,锂离子电池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行业主要驱动力来自:(1)技术水平的成熟;(2)电池成本的加速下降。

生产规模扩大了,成本必然会降低,但是产能扩大之后,锂电池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一大考验。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本土的动力电池以前都是小批量,为客户样车配套。但当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总结

目前,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快速增长,锂电池企业并不发愁产品销售的问题。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利于锂电池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表示,锂电池行业当务之急并不是盲目扩充产能,要想将利益最大化,而要通过产业协作完成技术积累,突破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驱动下游市场的应用普及。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