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微生物菌剂:让土壤“活”起来

   2015-08-21 科技日报2760
核心提示: “去年6月,我带着公司研发的微生物菌剂到开鲁县为当地农作物进行示范种植,除了这些红干椒,还有一些沙漠水稻和沙地西瓜。”高廷良告诉记者。

这天,高廷良收到了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农民朋友给他寄来的一个快递,打开一看,几十个新鲜的红干椒,他乐了。

“去年6月,我带着公司研发的微生物菌剂到开鲁县为当地农作物进行示范种植,除了这些红干椒,还有一些沙漠水稻和沙地西瓜。”高廷良告诉记者。

使用微生物菌剂的通辽红干椒长势旺盛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花生示范基地,使用微生物菌剂后,花生丰收。

当时,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基地,由于连续种植十几年,长期使用化学肥料,遇到了土地肥力衰减、椒果品质色价逐年下降等问题。

至今,高廷良还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刚带到开鲁县时的情景。几乎所有人都抱着怀疑的眼光和试试看的态度,农民们也都不乐意提供更多的示范土地,要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就麻烦了。

在这片质疑声中,80亩红干椒示范种植开始了用微生物菌剂进行土壤修复的工作。后来,不仅是高廷良自己,当地农民也都细心观察这片红干椒的变化。滴灌过微生物菌剂的红干椒,在10天左右变化已经很明显,叶片厚,颜色也比普通种植的更绿更深。到了20天左右时,普通种植的红干椒叶片有脱落现象,个别地块较为严重,而使用微生物菌剂的红干椒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反而长势旺盛,明显高出对比地块。

“走进我们示范田,你会感到脚下土壤明显松软,地表上还结了一层‘白膜’,这是微生物的功劳,把土里的盐碱给解析出来,随地气蒸腾到地表,土地的板结就减轻了,根系相对发达,辣椒苗成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每亩均增产接近200斤,每斤多卖了2毛钱,老百姓别提有多高兴了,如今种地得相信科学。”晨奥润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奥科技”)副董事长高廷良告诉记者。

事实上,示范结果的数据显示,不光是红干椒,使用微生物菌剂的作物,普遍生长健壮,生长周期较长,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今年8月,辽宁锦州的一亩葡萄示范基地即将丰收,负责人贾丽娟告诉记者,葡萄生长期长,土壤、叶喷都使用了微生物菌剂,每棵秧成熟的葡萄串更多、粒更大。

让农民接受“微生物技术”

采访中,“晨奥科技”董事长于和军给记者拿出一摞检测报告,微生物菌剂不仅适合在早春蔬菜大棚中使用,同时对露地蔬菜、瓜果作用也十分明显,均能增产15%—30%,新疆大枣甚至能增产到35%以上。此外,在养殖上还能改善动物体内菌群的结构,提高动物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促进肠道的消化与吸收,提高免疫力,少生病,效益已经显现。

7月21日,他们将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了山西永济。永济市的副市长王霞表示:“我们正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合理用药。”

在品鉴会现场,微生物菌剂种出来的玫珑甜瓜揭开了神秘面纱。个头大,皮绿,瓤呈橙黄色,“这个瓜的甜度可以达到22左右。”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土壤中的根线虫是很难回避的一道难关,一般使用药物解决。“我们的专家用米糠和苦土石灰,再加上亲自制作的菌种,拌入土壤后,既能有效控制根线虫,又很好地改良了土壤。”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进行了无数次的示范。为了解决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为了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他们与47家上万亩规模的基地进行广泛合作。

通过一系列示范后证实,使用微生物菌剂在还原土壤的活性,恢复土壤活力中效果显著。专家表示,其原理是微生物将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钾分解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钾,并同时可分解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固定转化利用空气中的分子氮,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利用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从而降低土传病害,减少农药投入,有效地控制了土壤污染问题。

微生物菌剂的“8年抗战”

“微生态工程技术就是将有益于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益生菌筛选聚合在一起,同时把益生菌菌群和益生菌组成微生物菌,按照微生态学理论,根据需要,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进行科学配伍,通过培养,使它们协同生长形成稳定、效用多样的微生态菌剂。”于和军说。

该单位技术主管告诉记者,微生物菌剂是对单菌提纯筛选、多菌拮抗试验后优化组合而成。主要含有光合菌、芽孢杆菌、根系促生菌以及解磷解钾细菌等活性微生物。“由于其原始菌种都源于自然环境,所以产品使用后在种植和养殖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通过跟踪分析使用菌剂后的种植土壤和动物肠道的DNA峰值,显示微生物能够在两天内迅速形成优势菌群,调节微生态环境,促进菌群平衡。”

于和军告诉记者:“这款微生物菌剂从研发到示范推广历经8年时间。”之前他们依托中科院杨云奇、农科院闵九康教授的专家技术团队已经完成了系列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试验。专家们惊喜地发现,其微生物菌剂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解决土地重茬、土壤板结等问题。

“经过一系列科研及示范显示,全程使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取代大部分各种农药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其产品完全可以达到绿色AA级检测标准。”于和军说。

眼下,他们又设置了五个国内一流的科技研发系统,分别是:土壤化学研究室、微生物研究室、发酵工程研究室、植物营养研究室、天然海藻细胞研究室,目前都已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

此外,“晨奥科技”与中国循环经济委员会共同成立了晨奥顾问委员会、晨奥风险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帮助政府进行环境与土地治理,解决面源污染、土壤板结、抗生素乱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对污染的江河、湖泊、池塘及饮用水等水源的水体治理、盐碱地治理以及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工程的综合治理。

生态保护是长期事业

“微生态循环纳入循环经济才是大的生态圈闭环,”于和军说,“我们的微生物菌剂代表着这样一个位置,就是将断了的生态链条重新联结。”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

带着这样一份责任感,今年伊始,于和军带领科研团队与青海大学课题组合作,共同致力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项目。

“生态治理是长期的事业,我们不急于求成,但会一直做下去。”于和军坚定地说。

令人欣慰的是,微生物菌剂不仅应用在土壤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在水产养殖领域也实现了较大突破。

位于天津的水产养殖基地,主要养殖来自南美的白对虾。曾经一段时间,蓝藻常常发生,对虾死亡率较高。得知这一消息,技术人员带着微生物菌剂来到基地,将菌剂喷洒到养殖池塘,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塘水水质逐渐变得清澈,对虾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个头儿也更大了。

正如于和军所讲:“多用微生物菌剂,少用农药,唯有‘耕者获利’方能‘食者安心’,未来我们也将线上线下相结合,设计一些会客厅进行产品品鉴,做安全、好吃、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安全食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