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五种思维

   2015-08-28 中国环境报3000
核心提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任务艰巨而繁重,既需要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更需要在思维上下功夫。全面掌握创新思维、问题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对于夺取这场攻坚战的胜利至关重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任务艰巨而繁重,既需要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更需要在思维上下功夫。全面掌握创新思维、问题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对于夺取这场攻坚战的胜利至关重要。

一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样也离不开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会走进死胡同。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老路子在中国走不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提升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墨守成规的暮气。

二要具备问题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局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分析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找准了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核心问题,即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顺等。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利于破除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要具备底线思维。生态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源就在于一些地区丧失环境底线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置环境底线于不顾,放任无节制地消耗能源资源,肆意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伤害。经济社会发展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顾及子孙后代的生存需要,不能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红线,彰显了突出底线思维的国家意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底线思维,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所有经济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四要具备法治思维。法治是对社会行为的基本约束,也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并以法治来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应当运用法治思维来认识,运用法治方式来解决。必须推进科学立法,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支撑;必须推进严格执法,强化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导责任;必须推进公正司法,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司法保障;必须推进全民守法,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五要具备系统思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层面看,涉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并且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微观层面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面较广,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改进生活消费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彼此相互牵扯,休戚相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科学统筹,不能顾此失彼,要协同推进,不能单兵突进。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按下葫芦浮起瓢。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