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补偿,上下游共赢--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延期,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破冰”,合肥首笔补偿金拨付六安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稳中趋好,为建立完善我国跨省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典型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8月25日,新安江畔传出好消息,由财政部和环保部主导的新安江生态补偿评估报告出炉,对新安江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过去一涨水,村里河道漂浮许多生活垃圾,现在明显减少,有也多是冲刷而下的枯枝树叶,很快就会被村里保洁队清理。”从黄山市直部门选派到歙县金川乡长源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的陈东风告诉记者。
村东头,潺潺河水日复一日流入淳安千岛湖。 “长源人,请记牢,治环境,顺民心;有垃圾,别乱扔,用袋装,定点倒……”环境保护已然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村规民约开头便是这桩约定。为保护水质,村里从源头防控,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及时清理河道。
长源村地处偏远山区,这个山村的背后,是新安江全流域试点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制度设计是,以2012年至2014年作为试点期,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拨付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
试点实施以来,黄山市走出治理新路径,做到垃圾保洁、河面打捞、网箱退养、干流治理、采砂整治、水草治理“六个全覆盖”,干流两岸风貌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城乡污水处理“四个强力推进”,并将试点作为杠杆,撬动起整个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近400个项目落地。新安江一江碧水东流、两岸秀色葱茏,考核断面连年达到补偿条件。
目前,皖浙两省正与财政部、环保部对接,争取“延长期限、提高标准、拓展范围、优化机制”等后续政策早日落实。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省里近期先行拨付部分试点配套资金。
面对上游保护水源的努力,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建立。安徽省将新安江做法复制到省内跨市流域,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落子大别山。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合肥等地的重要水源地。从去年起,省级设立生态补偿资金2亿元,其中省财政出资1.2亿元,合肥、六安各出资0.4亿元。补偿办法参照新安江试点。
今年4月,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出具的水质监测函 “一锤定音”,合肥市将4000万元生态补偿金拨付六安。安徽大学环境资源专家张辉认为,以生态补偿的名义,下游城市向上游城市拨付资金,在省内是创新。生态补偿已然破题,资金用途、来源拓宽等课题需要探索,为生态建设有效做“加法”。
重典治污,破解“老大难”
——挂牌督办、查封扣押、限制生产、行政拘留成执法新常态;午季秸秆焚烧火点数87个,同比下降86.5%,创最好纪录
8月21日,省环保厅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对98起环境“顽疾”实施省级挂牌督办,范围覆盖各市。此次督办,数量之多,全国罕见,彰显新环保法实施下我省铁腕治污的态度和意志。 “顽疾”涉企业超标排放、区域环境污染等。为让高压线真正通电,省环保厅明确,对整改不力的,将约谈政府负责人;对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提请问责。
“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环境保护过去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赋予环保等部门很多强有力的监管权力和手段。
新法1月1日施行以来,在安徽,查封扣押、限制生产、行政拘留已成环境执法新常态,就污染做“减法”。
查封!在颍上县,环保部门开展集中整治,颍上县恒运矸石厂等13家企业未批先建或治污设施未建成就投产,被果断查封。
停产!在池州市,安徽均益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永晶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因总锌超标排放,被池州市环保局责令停产2个月。
拘留!在界首市,华鑫塑业车间,卢某某未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擅自加工、粉碎废旧电瓶壳。界首市环保局查封其粉碎机后,卢某某擅自损坏封条、违规生产,其案件适用行政拘留被移送公安机关。
“每日罚款20万元,连续计罚21日,累计罚款420万元。 ”6月底,六安市环保局开出全省首张按日计罚决定书。被处罚单位为安徽蓝翔节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曾因超标排放废气被环保部门罚款、责令改正,但在执法人员复查时仍继续违法排放污染物,被开巨额罚单。
重典治污彰显对环境违法行为 “零容忍”的决断态度,由此倒逼企业彻底抛弃侥幸心理和观望心态,切实履行治理污染的社会责任。
相比高压整治排污企业,“三夏”时节,秸秆禁烧更是一道难题。预事在先,年初,省环保厅牵头谋划禁烧方案。 4月29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确保今年力度不减,成效更大。
各地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广泛开展秸秆还田示范,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焚烧行为;省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奖惩分明,省政府明确,对禁烧不力的,扣减奖补资金,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根据环保部卫星监测结果,我省今年午季秸秆焚烧火点87个,比上年同期下降86.5%,创最好纪录。火点减少的背后,是利用率的大幅提升。省农委数据显示,午季秸秆综合利用率81.7%,比上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
创新机制,合力护环境
——首次发文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政府采购、补贴奖励等措施;环境治理领域“PPP”风生水起
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城镇垃圾收运利用等污染治理领域,我省正鼓励引入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省政府办公厅 5月份出台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严格环境执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探索政府采购、补贴奖励等多方面措施,5年内基本完成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
“这是我省首次发文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省发改委环资处有关负责人解读说,相对原有的“谁污染、谁治理”政府主导、企业自觉的传统治污模式,第三方治理引入市场机制,推行治污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有利于推动环境服务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创新风劲吹,安徽省环境治理领域,“PPP”风生水起。
地下是污水处理厂,地上是市民休闲广场,前不久,这种全新概念的安徽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合肥高调亮相。引人注目的不仅是新颖设计,还有项目的建设模式——PPP。合肥市政府授权建设部门与国祯环保公司签署特许权协议,拉开建设序幕。
该项目是安徽首批PPP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合肥市首例公开招标的PPP项目,通过“固定土地转让价款”竞争“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方式选择社会投资人。根据计划,该厂总投资10.54亿元,采用全地埋花园式设计,投入使用后,每天能有效处理20万吨污水。
在环境治理领域引入PPP模式,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降低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实现高效环境治理。我省按照“先试点、再规范、后推开”的思路,在多地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领域试点PPP模式。徽商银行、劲旅环境科技公司等20余家单位抱团成立环境产业联盟,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共护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