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绿色建筑也要因地制宜

   2015-09-01 广东建设报2820
核心提示:“用岭南建筑的设计思想去实现绿色建筑;用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去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27日,广东省绿色建筑学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在广州举行,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杰在会上呼吁道。

“用岭南建筑的设计思想去实现绿色建筑;用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去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27日,广东省绿色建筑学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在广州举行,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杰在会上呼吁道。

据介绍,今年2月26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2015年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要点》。主要内容包括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管理,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继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动墙材革新,发展绿色建材。为切实推动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联合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了此次学术交流及现场观摩活动。

建筑从“粗放”到“精细”

会上,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仕超作了题为《发展绿色建筑,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主题报告,重点对岭南建筑文化、岭南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岭南建筑文化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杨仕超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工程放缓,建筑的建设量逐步走向稳定。随着大批量建筑的建成,今后20年,建筑的建设必将从“飞行”走向“着陆”,建筑的设计、建设等必将从“粗放”走向“精细”。今后,只有融入了更多的绿色建筑元素、更多的岭南建筑文化,这样的建筑才能称得上“精细”,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绿色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

杨仕超提出,绿色建筑应该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求为基本前提,以全寿命期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基本思路,充分挖掘传统建筑技术和应用业已积累的绿色建筑技术,形成可以大量推广、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广东建筑要以防热为主,应重点重视自然通风、遮阳、隔热,而不考虑冬季的保温;建筑长时间需要空调,节能以空调节能为主,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建筑规划可适当满足日照,尽量满足自然采光。

杨仕超认为,设备是临时的,建筑是长久的,建筑风格、建筑文化是影响深远的。绿色建筑是当前的国家战略;绿色建筑也要求因地制宜,所以应该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岭南建筑之中;借助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契机,升华岭南建筑风格,全面提升岭南建筑文化。

以乡土、低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绿色建筑

陈杰在题为《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岭南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岭南建筑是适应岭南气候、反映岭南文化的建筑,岭南特色的绿色建筑要以乡土、低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绿色建筑。

陈杰认为,任何一种思想,如果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必定因思想的衰竭而消亡。要让岭南建筑活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创新是关键。那些将岭南建筑看作是青砖外墙加坡屋顶的做法,实际上是把岭南建筑送进历史博物馆。

对于绿色建筑,陈杰提别提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的观点。李保峰认为,有些“绿色建筑”只关注“绿色”而忘了关注“建筑”,甚至“悄悄”地制造问题,再“隆重”地予以解决。绿色建筑本是对工业革命后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及破坏环境的建筑设计方法的修正。但有些所谓的“绿色建筑”最终似乎要否定建筑学的本体及核心价值,评价建筑时动辄以“多少套先进技术”作为标准,采用技术越多、评价就越高,以至于用造价低廉的被动策略足已解决的问题也使用复杂的成套技术,用高射炮打蚊子。有些“绿色建筑”则是先设计了不合理的玻璃盒子,然后再增加各种可调节外遮阳、双层腔、Low-E玻璃等昂贵的技术,以此显示建筑的“先进”和“绿色”。先“悄悄”地制造问题,再“隆重”地予以解决。这无异于先“偷偷”伤人,再“公开”救助,并宣称具有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怀。

与会专家还就绿色建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参观了“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和“碧桂园总部大楼”两项代表性的绿色建筑。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