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我国核电从起步到发展经历了什么

   2015-09-02 中国电力报 1800
核心提示:1951年美国、1954年前苏联先后实现了原子能发电,开辟出了一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道路。1956年联合国发起并召开了世界第一次和平利用原子能大会

1951年美国、1954年前苏联先后实现了原子能发电,开辟出了一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道路。1956年联合国发起并召开了世界第一次和平利用原子能大会。这之后,原子能和平利用成为世界潮流。尤其是发达国家,原子能利用由单纯的军备竞赛转为核电技术与核电建设竞赛。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确定了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方针。同时,水电部在全国电力工业12年科技规划中,提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即发展核电的建议。从此核电事业在中国开始起步。

一、探索起步阶段

第一个核电计划是“581”工程,意思是1958年第一号工程,计划在前苏联援助下建设一座采用前苏联技术的石墨水冷堆核电站。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前苏联终止援助,“581”工程被迫停止。

第二个核电计划是“820”工程,是清华大学提出的5万千瓦熔盐增殖堆核电站。由于前期研发不到位,材料、技术和工艺不成熟,被迫停止。

1970年春节前夕,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市汇报时指示:“从长远来看,华东地区缺煤少油,要解决华东地区用电问题,需要搞核电。”随后,上海市于2月8日(大年初三)开会启动核电站筹备工作,代号 “728”工程。

1972年,技术方案由最初的熔盐堆改为压水 堆。1974年,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原则批准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方案。1982年确定厂址定在浙江海盐县秦山脚下。1991年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上世纪70年代,主管电力的水电部于1977年成立核电局,做出了引进百万级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决定。在统一组织下,广东省电力公司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合作,1985年初成立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确定引进法国技术,于1979年开始可行性研究,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上半年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

核电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是于1983年初召开的回龙观会议,与会40多个单位约150位专家共同议定了 《核能发展技术政策要点》,确定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为主、走引进技术并逐步国产化的道路。会后,于1983年9月成立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

二、规划发展阶段

1988年,成立能源部,能源部统一规划电力发展,包括核电。能源部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确定了中国第一部核电发展规划,并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核电厂选址工作。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有辽宁徐大堡和红沿河厂址、广东的岭澳和阳江厂址,浙江的三门厂址,福建的长乐和惠安厂址,山东的海阳和乳山厂址,江苏的连云港厂址和江西的彭泽厂址。

这个阶段,秦山二期2×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于1987年正式获批立项,1996年6月开工建设,2002年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