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制造新图景 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迎机遇

   2015-09-08 和讯股票 2790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列车行进在世界版图的新轨道上。车窗外,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气候疾速变幻,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

“中国制造”列车行进在世界版图的新轨道上。车窗外,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气候疾速变幻,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部分发展中国家加速谋篇布局,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一张崭新的导航图,它既是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又与“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紧密钩嵌,共同承载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中国制造与资本市场休戚相关。从A股市场的产业结构看,制造业是剔除金融板块之后市值权重最大的板块,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支点。在资本涌动的A股市场上,每天都在发生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故事,“互联网+”、创新、智能化等时代元素闪耀其间。

“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需要的资本显然非常巨大,动辄几个亿甚至于几百亿的投入,这不是一般的VC可以承担的,这需要构建一个新的资本体系。目前国家考虑从资本制度上提供疏通渠道,也正是为了解决工业4.0时代资本需求的实际方案。”工业4.0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胡权对上证报表示。

A股的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享受过资本市场的甘霖雨露。中国制造的强国之梦对他们而言就是强企之路。

在老工业基地沈阳,一家名叫“机器人”的A股公司成为一抹亮色。这家中科院旗下的本土公司依靠自主创新,成为国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最新市值超过350亿元。“回过头去看,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机器人肯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公司负责人感叹。

在民企发达的江浙,均胜电子走了另一条路。这家以汽车零部件起家的民营企业,多年前已触碰到了“天花板”,将世界顶级汽车电子企业德国普瑞收入麾下之后,借助资本平台进行了多轮跨国并购,带来了显著的聚合效应。均胜电子董事长、总裁王剑峰对上证报说:“我们的目标是将德国技术应用于中国市场。”

转型期的中国,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资本市场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这些领域,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大加推崇。

不过,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中国制造升级绝不应局限于制造业本身,而应涵盖与之配套的服务链条。譬如,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15年来倾力在做的“互联网+”试验,旨在打造中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成为中国制造业之痛据记者说,“互联网思维应当深入服务于生产,提高制造水平,进而再提高服务人的水平。”不久前,徐冠巨将传化物流作价200亿注入上市平台传化股份,与资本市场实现了联结,“只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实现这个梦。”

毫无疑问,市场最企盼的是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激荡。“有一个最好、最大的机遇,就是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这将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催化剂和最大的一个引擎。”工信部部长苗圩如是说。

的确,互联网孕育了无数可能性,给中国制造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但在A股经历一波震荡之后,不同的声音开始呈现,也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思辨“互联网+制造业”还是“制造业+互联网”等深层次的课题。

对中国制造而言,资本市场的颠簸未必是件坏事。它会让部分追逐短期收益的资金重新回归实体,更让业界重新思考制造业的突围之道。上证报的中国制造系列调研,旨在剖析中国制造升级背景下的产业变局与机会,聚焦与分享那些脚踏实地的制造业企业的成长故事。

中国制造新图景 引爆信息技术产业机遇

“错过工业4.0,你就等于错过了这个时代!”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这样据记者说。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需要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中,首个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制造大国转型制造强国的角度,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而从信息技术产业看,《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出台,将对产业爆发起到推动作用。

“要说信息技术对生产制造方式的改变,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无论哪个行业,如果要引进一个海外的科学家人才,原先第一个想到的是给人家配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到了今天,首先要做的就是配高性能计算机。有了计算机他才能进行本领域最高精度的计算仿真,从而发挥其创造能力。” 中科曙光副总裁兼董秘聂华这样说。

相关研报称,预计随着“互联网+”和“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都会得到巨大的发展,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信息技术的突破与桎梏

在王喜文看来,目前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仍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就拿超级计算机来说,《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我国已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突破”。尤其是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已经连续5次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夺冠。

但在同样从事超级计算机研发的中科曙光副总裁兼董秘聂华看来:“我国的超级计算机能从默默无闻到与世界强国同台竞技值得骄傲,但是真正的核心芯片CPU,还是被Intel,AMD,IBM等国外厂商垄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还是受控于人,这是目前超算领域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风险随时可能爆发。例如今年初,奥巴马政府下令禁止企业向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有关的中国出口技术,与天河二号相关的四家超算单位——长沙、广州和天津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以及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这使业内再次意识到核心技术自主化的重要性,也加速了CPU国产化的进程。

目前,由中科院计算所旗下龙芯中科研发的“龙芯”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CPU系列,但是其在市场化应用普及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工信部在电子信息司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规划时也坦言: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电子领域的追赶和跨越进展缓慢,覆铜板、磁性材料、电阻器、电容器、PCB等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电感器、传感器、IGBT等普遍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2代,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关键专用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同时,受制于核心技术缺失、资本人才储备不足、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弱等因素,我国骨干企业当前仍以产品竞争为主,在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生态体系中被边缘化,长期处于被动跟随、同质化竞争、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

并购与研发“两手抓”

中国女人热衷出国“买包包”,大牌奢侈品的海外价差令中国消费者为之疯狂;中国企业则热衷出国“买公司”,海外领先的技术水平与相对合理的估值令中国企业趋之若鹜。信息技术领域亦如此,近年来海外“蛇吞象”并购案不断涌现,出海并购成为快速拉近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距离的捷径。但 “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自主研发精神,更是实现制造强国梦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以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集成电路来说,我国的行业水平长期落后于人。自从集成电路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境内外并购整合愈加热烈,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引导下,民间资金积极介入行业的并购重组。

例如2014年11月华天科技收购美国FCI100%股权;今年1月,长电科技又宣布联合“大基金”收购全球第四大封测厂商常星科金朋;而7月份爆出的紫光集体拟斥资230亿美元要约收购DRAM(存储器)巨头美光科技的消息,更是让中国集成电路海外并购成为焦点。一夜间,中国财团成为全球半导体领域的“财神爷”,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也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并购确实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条路径。”在中科院微系统所工业研究院CEO杨潇看来,在大基金的引导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并购,有助于完成产业初级阶段布局、填补产业空白、带来规模效应。大基金的历史使命就是带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完成底层的产业布局,这其中的中低端技术是可以通过并购取得的。“但是由于国外对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的限制,不仅使我们有钱买不到先进的技术和企业,也使得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想在当前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变得无比艰难。”

例如紫光发出对美光的收购要约,业内资深半导体人士认为:“收购很难通过美国政府的批准,而美光科技在2013年收购了日本的尔必达,这使得该收购会更加复杂。”最新媒体消息是,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8月底赴美会见美光科技董事会成员,继续商议收购美光事宜,并且还将前往华盛顿,会见熟悉CFIUS审批流程的政策专家。但是并购能否成功仍然充满了未知数。

杨潇进一步提出,对中国半导体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下一代技术时机,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原创技术,才能让中国集成电路站到超越先进的层面。尤其在摩尔定律制程突破越来越难、半导体应用技术出现巨大转机的情况下,中国有望在“超越摩尔”领域出奇制胜,赶上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比如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MCU(微控制器)、MEMS(传感器)、磁存储等领域。

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迎机遇

对于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而言,国务院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和7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的行动指导意见》是两大纲领性文件。

除两大纲领性文件外,大数据、云计算等细分行业顶层规划也在陆续出台,还有即将发布的“十三五规划”,都将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定调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新经济的重要引擎,尤其政府大数据成为风口。近日,工信部组织召开了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第一次编制会议。此前,工信部从2014年8月就开始了云计算“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内容包括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云计算产业链等。今年4月份,工信部又启动了信息通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研究课题包括:新常态下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目标,信息通信业的增长模式,信息通信业基础设施能力的提升,区域信息通信业协同发展,网络业务发展与安全监管等14个重点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是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其技术水平的发展意义重大,电子信息产业也因此成为其他产业的支撑。以集成电路为例,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多种消费性电子产品,并促成了电子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和产品性能的提高, 直接刺激了智能终端的消费,而智能终端的普及又带动了电商、快捷支付等产业的发展。”平安证券研报称,预计随着“互联网+”和“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都会得到巨大的发展,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