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绿色建筑迈向深水区,钢结构成建筑节能最大风口

   2015-09-17 中国经济导报2130
核心提示:当传统房地产业被质疑创新机能不再,“黄金十年”黯然谢幕的时候,“建筑产业现代化”却带着最新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等成套技术与产品,重新风风光光地回到市场上。

当传统房地产业被质疑创新机能不再,“黄金十年”黯然谢幕的时候,“建筑产业现代化”却带着最新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等成套技术与产品,重新风风光光地回到市场上。

9月9日~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简称“中国住博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展会上了解到,随着近年来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中国制造2025》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纷纷落地,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并逐渐向规模化和深水区发展,蓝海已经显现。其中,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市场第一线。

20多个省市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刚刚过去的“阅兵蓝”刷爆了朋友圈。阅兵前夕,京津冀等七地有近9000个建筑工地暂停施工,确保首都空气质量,这无疑暴露出“能耗大、废料多、污染重”传统建筑的最大掣肘。但是,假若人们走进钢结构等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施工现场,却完全看不到印象里灰尘弥漫、机器轰鸣的场面。

“这就是建筑新业态的魔力所在。”中国住博会参展商之一、国内钢结构行业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说。记者在工业化钢结构集成住宅和工业化成套技术集成房屋组成的“中国明日之家2015·装配式建筑集成住宅示范房”参展板块区看到,其依照标准化和模数化的要求,所有构件均实现工厂化生产,采用装配化施工,现场搭建“节能省地”的产业化样板房。

这样“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有何好处?单银木介绍,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钢结构建筑除了可以缓解上述环境污染问题外,其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材料相比,重量比合理、抗震性能好、施工质量优、空间布局灵活及节能环保等优势十分明显。“例如,与传统建材结构需要‘肥梁胖柱’才能建造较大开间相比,钢结构轻质高强,可以简单实现大跨与复杂几何结构,创造开放式住宅,‘轻、快、好、省’地建好房子。”他说。

据介绍,发达国家的产业化建筑比重一般高达60%~70%。相比之下,国内的住宅建设产业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政策杠杆如今在市场上无处不在。截至目前,超过20多个省市出台了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方案,迎接这一巨大的行业升级浪潮。

钢结构有望撬动万亿元绿色建筑市场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达到50%,这有望撬动超过万亿元的绿色市场规模。集成建筑的发展之路、建筑工业化的信息化管理、从house建造到house智造……中国住博会上全国各地参展商的百家争鸣,无不凸显出建筑行业从“人海战术”粗放型生产向工厂集约型生产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思潮。

“其实,钢结构从体系、产业、发展等优势上非常鲜明,包括效率高、速度快、节能等各方面。我非常想推钢结构的产业化,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住建部副部长王宁在参观杭萧钢构展台时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面积共计1865万平方米(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2015年全国计划达到4650万平方米。身兼建筑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双重身份”,“轻、快、好、省”的钢结构建筑在市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而有关创新技术和市场开发的热议,则更多地聚焦在了钢结构企业身上。

在中国住博会上,杭萧钢构副总裁方鸿强应邀做《建筑产业现代化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产业的创新与实践》报告。他表示,钢结构建筑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的产品,运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产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工程管理和集成化服务,是建筑业颠覆性的革命。据他介绍,在本届住博会上亮相的杭萧钢构最新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住宅体系,已申请专利并投入使用。该体系具有社会化贡献、低成本建造、短时间交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实现“藏钢于民”,满足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根据住建部透露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前,我国用于绿色建筑的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当前,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掀起的浪潮已势不可挡。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的绿建行业坚冰已破、氛围渐暖、前景可期,未来几年将成为相关技术、市场进一步突破的关键时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