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鄂尔多斯,秋高气爽,大街两旁微微泛黄的树叶寓意着鄂尔多斯秋天的到来。我国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在新的环境下,也感到了市场上的丝丝凉意。
2015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暨国际煤化工展览会近日举办。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煤化工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500多人。他们大都背着背包,手里拎着一个手提袋,手提袋里都是打印出来的材料,希望能在会上和众多参会者一同分享自己从事煤化工行业的心得和经验,从而找到更加适合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技术和方法。
新型煤化工面临新压力
“国际原油价格呈“断崖式”下跌,现代煤化工产品,如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不再具备成本优势。”开幕式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首先分析了当前市场环境给煤化工企业带来的压力。
据了解,煤化工产品如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烯烃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多在油价65美元/桶~85美元/桶。当原油价格80美元/桶时,煤化工行业一般经济效益较好。而以当前的油价计算,几乎所有的煤化工企业均已无利可图。
一位参加此次煤化工会议的人士介绍说,油价的下跌直接吞噬了企业的利润,特别是那些单纯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为主业的煤化工企业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难。如此低的油价,硬撑着做下去,毫无疑问就是亏损。如果停产,公司就要承担较高的维护成本和财务成本,同样会影响利润。目前,煤化工企业的确是进退两难。
除了低油价带来的压力以外,高浓盐废水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人士。据专家介绍,“低油价只是暂时性的,而高浓盐废水处理问题在国内,甚至在国际都没有好的处理方式。加之,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一些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因环保问题被紧急叫停。”
“绯闻”满天飞的煤化工
“对现代煤化工产业,人们在认识上一直不太统一,争议不断。在当前形势下,要不要发展现代煤化工,怎样发展现代煤化工,更是业内外议论的重要话题。”会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说。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同样也表示,近年来煤化工行业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环境制约成为摆在煤化工面前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场巨震,甚至有些人把煤化工归纳为祸国殃民、危害一方的不良产业。
据李冶透露,受环境约束,经国家批准已启动前期工作的12个煤制燃料项目很难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实施。为此,“增加清洁燃料供应,发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在污染防治上的积极作用”被纳入了煤化工行业下一步实施的重点工作之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也表示,在看到现代煤化工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体现在——
一是盲目发展问题突出。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和地方选择投资的范围都比较窄。许多地方和企业都把发展现代煤化工作为投资的重要领域,特别是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逢煤必化”的倾向十分突出,规划投资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十分庞大。
二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多集中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品上,专用品牌数量很少。如果不尽快用高端化、差异化技术解决这一产品同质化问题,很快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三是水资源制约明显。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用水量比较大,平均每吨煤直接制油用水5.8吨、煤间接液化用水6吨~9吨、煤制天然气用水8.1吨、煤制乙二醇用水25吨、煤制烯烃用水22吨~32吨。
四是环保排放压力大。在“三废”排放中,高浓度含盐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是污染治理的两大难点。尽管许多示范工程项目不断加大废水处理技术攻关、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但迄今为止高浓度含盐废水治理的技术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发展新型煤化工是大势所趋
在一些专家看来,以上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煤化工很难坚持到春天的到来,与其铺摊子、抢项目,不如扎扎实实解决好眼前问题。如果眼前的问题不能得以解决,那么摊子铺得越大,麻烦也就越多。
顾秀莲在会上指出,从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来说,发展现代煤化工仍然是大势所趋。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发挥我国资源优势、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及石化原料多元化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是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在激烈和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应对大国挑战的重要战略之一。
她希望进一步明确煤化工行业的战略定位,把煤化工作为应对大国挑战的重要战略之一;好好总结示范项目经验,使示范项目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让后来者少走弯路;做好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把现代煤化工作为重点内容纳入行业“十三五”规划中,认真研究“十三五”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引领和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随后,李勇武建议政府部门统筹协调,研究制定统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政策,从资源条件、能源消耗等方面,确定严格的准入标准,防范产能过剩风险。
同时,李勇武建议推进耦合多联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推进煤化工与电力、冶金、水泥、电石、焦化、石化、风能等产业开展耦合与多联产,构建超大型、循环型、多联产现代煤化工综合产业集群,实现效益最大化。
李勇武还特别强调了安全生产问题。他说:“在当前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越是这个时候,煤化工企业就越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专业培训,规范操作程序,防患于未然。”
会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煤化工企业应该把安全做为企业头等大事来抓。自从天津港爆炸事故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化学品生产、管理和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如果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煤化工发生事故,对煤化工产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针对未来的发展,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表示,“十三五”期间煤炭深加工要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一要合理控制规模,根据技术进展确定产业发展节奏和规模,不追求在现有技术水平上进行大规模产能建设;二要推进升级示范,重点围绕提高能效、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强体系优化集成、降低工程造价等进行升级示范;三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建设项目并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四要加强自主创新,重点示范自主技术和装备;五要优先利用现有煤炭产能,与煤炭行业共享发展成果;六要与油气、石化协调发展,加强优势互补,统筹多种化石能源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倪维斗从技术层面分析说,从远期来看,实行煤炭多联产,建立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能源系统才是我国煤炭高效利用的出路。煤炭多联产能源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多维度利用、能量与物质的梯级利用,使能效进一步提升,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
会后,某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煤化工行业处于风口浪尖的关键因素在于环保问题,如果环保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再优良的产品或再高的GDP也将无济于事,因为环境问题决定着现代人和子孙后代的‘革命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