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在海岸带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去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1605亿元,比增13.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7.9%。
近几年,随着泉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泉州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在港口建设方面,至2014年底,泉州港建成投产生产性码头泊位9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肖厝作业区、斗尾作业区、石湖作业区、围头作业区等港口物流基地已逐步建成规模;年设计通过能力11986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23万标箱。全港开通运输航线130多条、集装箱航线76条,与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有海运往来。2014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188万标箱,分别列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第19位和第14位。
2006年至2014年底,泉州市累计投入近海水域(含重点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资金132.97亿元,完成污水处理体系工程、垃圾处置体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五大工程1009个项目,全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逐年提升,由2006年的50%提升到2014年的84.6%,近岸海域和入海河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泉州市加大投入,实施海岸带生态环境整治修复。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在泉州湾滨海湿地、惠安大港湾、林辋溪入海口、蔗潭溪入海口、泉港区界山海域等治理互花米草和种植红树林。其中,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海域现有人工种植红树林7500多亩,为我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全市还投资1889万元,实施青山湾、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两个海湾的沙滩体量大幅增加,景观深化提升,可满足举办沙滩排球赛、大型沙雕节等各种沙滩文化体育活动,有力带动了泉州市滨海旅游产业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另据了解,今年1月,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泉州市人民政府、惠安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共建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这是全国首例四级共建的区域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机构,将有力提升泉州市海洋灾害预警报能力,有效服务泉州市海岸带防灾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