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器人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全国至少有30多个地方通过建立相关产业园等方式进军机器人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约500家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企业。与此同时,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却主要掌握在ABB、安川、发那科和库卡等少数几家国外企业手中。受此影响,去年国内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中,国产机器人占比不到3成。
吴健透露,福德为多家企业打造的智能工厂项目中,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绝大多数是国外产品。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组装、软件技术开发等领域,我国企业也普遍缺乏核心技术。
一位本土机器人企业老板表示,该公司生产机器人所需关键零部件全部依靠进口。由于这部分成本占整台机器人成本的六至七成,公司生产一台市价30万元的机器人,毛利仅有10%左右,除去人工成本后所剩无几。
重庆还缺什么?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说,我市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尹超认为,当前我市在智能装备研发、软件系统开发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却不足以支撑本地需求。
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教授张毅表示,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市最缺的就是研发人才。受此制约,目前我市尚缺乏智能制造的软件技术服务、人才交流平台,亟需打通阻碍智能装备研发、软件开发的人才和创新瓶颈。因此,有必要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资金补贴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吸引互联网高端人才及企业创新软件技术、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激励机制。
据介绍,重庆邮电大学今年将打造一个智能制造研发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智能制造软件系统技术研发、实验,同时培养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