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智能机器人“蓝海”机遇 企业如何“起飞”?

   2015-09-29 江苏公众科技网1910
核心提示:提到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很多人会联想到《澳门风云2》里带着浓浓四川口音的强哥:它拥有丰富的感知能力,会做饭、会洗衣,还会完成一些具有危险

提到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很多人会联想到《澳门风云2》里带着浓浓四川口音的强哥:它拥有丰富的感知能力,会做饭、会洗衣,还会完成一些具有危险性的任务……不过,这个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似乎离我们有些远。

然而,记者从9月23日举办的中国(南京)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服务型机器人是一片蕴藏巨大潜力的“蓝海”。专家称,未来,智能服务机器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

新一代服务机器人什么样?

在大家的印象中,传统机器人似乎只是冰冷的钢铁机器,机械地根据指令执行任务。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建达眼中,新一代服务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否“与人共融”。

过去,机器人相当于“奴仆”,你让它干啥它就干啥,而未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将逐渐变成“合作者”,机器人在生活工作中与人共存。“比如在工业中,机器人可以灵活地跟人合作,与工人高效‘交流’,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快速调整生产线结构;在民生服务中,它能够以人的运动和意图为主导,准确识别人的意图,灵活调整运动来适应人的需求,比如当人将摔倒时,它会去接、去扶,而不是成为障碍物;在特种行业,它可以代替人进行危险工作,有自我判断……”

“就像是在各种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样,机器人将成为我们的‘小伙伴’,机器人要感知人、理解人、帮助人,人也是一样,我们要把这种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郝玉成说,“新一代机器人能模仿人脑,有一定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感知视觉、听觉、触觉,还能分析出行为关系,并具有自主学习的技能,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协助人类完成工作。”

我国服务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会上,专家们一致看好服务机器人产业,认为其未来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反的是,有不少外媒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泡沫。对此,中国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龚晓峰表示,泡沫的产生并不代表一个产业的破灭,机器人产业在中国变热并非偶然。

作为新兴产业,中国在服务机器人制造上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外国媒体曾刊文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经济放缓和自动化行业下滑的困境。在中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发展机器人产业三年后的当下,业内人士预测机器人市场已经存在泡沫,与光伏产业的发展道路相似。”龚晓峰表示,服务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未来中国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基本经济支柱。而对于“泡沫论”,他则表示,就像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任何新产业的培育,从兴起到真正市场化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有问题才有机会,有差距才有潜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王田苗则从技术和需求两个方面,论证了服务机器人爆发式增长将要来到的依据。他介绍,服务机器人爆发式增长的技术支撑越来越强:环境感知传感技术日新月异,服务机器人的感知能力越来越接近于人类;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技术的发展,能不断提高服务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水平;生物材料的发展,使得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互动性越来越好。

此外,王田苗表示,服务机器人爆发式增长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老幼人口占比居高不下,呼唤更多的服务机器人。人力成本和服务机器人价格“一升一降”,提高了后者的经济性,让服务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越来越近。更重要的是,一些恶劣的作业环境需要服务机器人代替人类,比如国防、特种行业、水下等作业环境。

中国有望成世界最大服务机器人市场

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遇到了难得的机遇。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表示,继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

“在一些发达国家,机器人的发展通常要经过3个阶段的‘进化’,从一开始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到用于特种作业的机器人,再到贴近人们生活的服务机器人。而在我国,工业机器人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但特种、服务机器人已经跟着来了。”王田苗说,其实,这种齐头并进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占据了不少“先天优势”。

现场有专家认为2015年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元年”,并预计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将在家庭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医疗康复与服务、智能无人机与特种作业装备等几个领域迎来巨大的增长。

面对“蓝海”机遇,企业又该如何“起飞”?“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养老产业显现了庞大的商机。”宋晓刚认为,近几年中国在医疗助老领域的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不少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王田苗也相当赞同,他还认为如扫地、擦窗、送餐这样的家政服务,医疗外科手术,智能假肢、陪护等医疗康复服务,无人驾驶的车、船、飞机,勘探、危险作业等特种服务都是企业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就拿康复机器人来说,目前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至少有百亿级的市场空间。”王田苗说,我国肢体残疾的人群十分庞大,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内康复设备供应严重不足,临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而对目前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龚晓峰建议,企业应找到自身定位,针对市场与客户需求做相对细化的规划,同时学习国外优秀经验,规避其教训。此外,企业要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整合包括政府、用户、科研院所在内的多方面资源,针对市场需求提高自身实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