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PPP示范项目除了在数量和投资金额明显增加之外,投资领域也扩展到文化、旅游、科技、养老、教育等社会类项目,并突出了项目的区域色彩。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政府付费和能进能出的探索。PPP项目的推进,将在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9月29日,财政部公布第二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206个,总投资额达6589亿元。这批示范项目与第一批示范项目相比有何突破?对稳增长有何促进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财税专家。
扩增文化、旅游5领域
尝试探索“政府付费”机制
第二批PPP示范项目有何亮点?
在上海市财政局涉外经济处纪鑫华看来,与第一批相比,除了规模、数量大幅提升,涉及领域也大幅扩展。
“第一批主要以污水处理、轨道交通、供暖供水项目为主,此次扩大到了文化、旅游、科技、养老、教育5个领域的社会类项目。”纪鑫华分析说,这体现了PPP示范项目逐步实现从“简单模仿”向“高级复杂”阶段转变,说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成熟度在提高。
经过梳理项目发现,市政、水务、交通占比较大,分别为59个、50个、37个,且聚集了较大投资体量的项目。比如,北京地铁16号线投资规模达495亿元。新扩增的领域里,教育12个、养老10个、文化11个、旅游4个、科技4个。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批示范项目因地制宜的特色明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不仅项目数量较多,项目类型也贴近当地实际需求。河南以41个项目居首位,包括了洛阳市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在内的5个文化类项目,这在全国文化类项目中占比将近一半,充分利用了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古迹丰富的特点。再如,在全部旅游项目中,风景秀丽的云南占到一半。
PPP付费机制的探索也是一大亮点。在发达国家运用PPP模式,一般从使用者付费项目做起,逐渐扩大到政府付费项目。记者注意到,在第一批示范项目中,以使用者付费为基础、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项目进展较快,在进入运用和采购阶段的17个示范项目中,有8个是污水处理项目。而在第二批示范项目中,已经开始尝试“政府付费”。“政府付费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两大类型。”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