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浙江:“五水共治”请来“环保鸟”

   2015-10-09 光明网2810
核心提示:10月9月的一天下午,浙江省慈溪市居民马果叶像往常一样驾车回家。经过城区潮塘江时,他被江边的几只白鹭吸引。马果叶不禁减慢车速,摇下车窗,

10月9月的一天下午,浙江省慈溪市居民马果叶像往常一样驾车回家。经过城区潮塘江时,他被江边的几只白鹭吸引。马果叶不禁减慢车速,摇下车窗,细细欣赏。“我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白鹭了。”马果叶说,现在白鹭回来了,这里的江河也充满生机。

近两年来,浙江广泛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被称为“五水共治”。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有“环保鸟”的美誉。“又见白鹭飞”,回来的不仅是一种鸟,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生动实践。

治水就是抓民生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浙江却饱受“水”苦。

浙江不少地区属于平原水网,旱季缺水,雨季多涝。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不少城乡河网污染严重,“黑河、臭河、垃圾河”随处可见。

金华市浦江县是“中国水晶之都”,年产水晶占全国的80%,曾有两万多家水晶加工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粗放,这些企业加工水晶后有大量粉末未经处理便排入河中,形成远近闻名的“牛奶河”。

“浦江一度是全省水质最差的县,全县577条河流中,有85%的溪流被严重污染,90%以上是‘牛奶河’。”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浦阳江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浦江被称为“浙江卫生环境最差县”。当时甚至有很多老百姓提着盛满浦阳江水的水桶到县政府上访,让政府救救自己的孩子。

水是生命之源,治水就是抓民生。

2013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到浦江现场督办水环境整治工作,打响了“五水共治”的第一枪。

以此为契机,施振强和全县干部群众一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水,打击偷排直排,开展拆违治污,关停19680家水晶加工户,累计依法查破水污染案件321起。

目前,浦江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已经全部消灭,浦阳江断面水质成功消除连续8年的劣Ⅴ类状况,基本达到Ⅲ类。2014年,浦江被授予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奖杯。

浙江省治水办常务副主任方敏介绍,浙江省2014年全面清理了近6500公里的垃圾河,截至今年8月,累计完成黑河、臭河治理验收约5000公里。

治水倒逼转型升级

水污染,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产业。

“宁波慈溪民营经济发达,在改革开放之初被形象地称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路走来,经济发展了,但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河道中80%以上是劣V类水,同时近50%的居民供水来自外地。”慈溪市副市长许文东说,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未来肯定要出大问题。

慈溪福山纸业橡塑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慈溪福山造纸厂,年产低档瓦楞原纸不足两万吨,属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公司董事长叶国奋已年过六旬。

2013年,随着水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推进,再加上纸厂效益差,他的企业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投入1.5亿元,淘汰了污染较大的原纸生产,转向高端瓦楞纸板,实现生产零用水,2014年实现产值7.15亿元。

通过源头治水,倒逼企业推动转型升级。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孟波介绍,2014年,慈溪结合工业强市建设,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40个,淘汰落后化纤产能11.5万吨,纸制品1.5万吨,成为浙江“腾笼换鸟”先进县市。

治水激发全民环保热情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老百姓家门口的“五水共治”。

“这里是进水口,这是进来的脏水。现在下午5点多了,家家户户快洗菜了,水就快多起来了……刚刚进水口的脏水通过过滤和生物处理后,再经过这片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出水口的水就比较清了。”向记者讲解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流程的,不是科技人员,而是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村委会主任蔡国明。

一年多来,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蔡国明已成为看得懂图纸、用得上铁钩、管得住质量的“环保专家”。他说:“村民亲眼看见亲身感受污水治理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善,都盼望着能有更干净的生活环境。”

“门前母亲河,同治,同管,同保护;清清禺溪水,共有,共享,共保护。”与安吉相邻的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上杨村,溪边整洁的景观带上,立着印有《上杨村家庭护水公约》的牌子。

住在禺溪边的村民黄秋月介绍,《公约》是上杨村与禺溪沿岸居民共同签订的,明确了家庭护水的具体内容。村里还在禺溪边建立了32个“巾帼示范河埠”,由当地有责任心的妇女担任“岗长”。

“我是8号河埠头的岗长,每天只要有空,就会来溪边捞捞垃圾。”黄秋月说,“现在大家环保意识强起来了,溪里的垃圾比以前少多了。爱水已经成了大家心里默认的村规民约。”

浙江省农业与农村工作办公室副巡视员李建新告诉记者,过去,农村房前屋后污水横流,现在漫步在浙江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处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村道、白墙黑瓦的民居互相掩映,农村大地上的溪流、池塘成为美丽乡村的点睛之笔。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