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我国土壤修复开展相对较晚,目前面临着几大难题,譬如缺乏完善的土壤污染管理体系及政策法规支持;土壤修复发展不平衡;研发能力不足;土壤修复资金需求大,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我国对于土壤污染的关注起步较晚。为了调查中国土地污染的现状,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耗资10亿元联合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预防措施的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农业用地的调查。2014年4月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但对于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仍没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相关的土壤修复行业发展也是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和欧美成熟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体系相比,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有关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
1.工农业粗犷发展导致耕地土壤和城市场地污染问题
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粗犷式发展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工业和农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及时重视其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从而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从工业污染角度看,土壤无机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选矿厂、冶炼厂、铅蓄电池厂、氯碱厂等工业工厂的废物排放;非金属砷和硒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和电子工业等;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油石化、煤化工、农药等行业。从农业土壤污染角度看,化肥的过度使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农业迅速发展,由于相应环境监管与保护措施的缺失,各地普遍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其中,尤以率先发展工业实现经济起飞的东部和中部较为发达地区为甚。目前我国严重土壤污染区320个,约548万公顷。从不同的土地类型来看,根据前瞻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有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受矿区污染的土地面积达到200万公顷,石油污染的土地面积约有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有5万公顷,由上述四类土壤污染估算面积相加可知,我国至少有近3,000万公顷的污染土地。
2.耕地污染范围广,重金属污染严重
全国受污染耕地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大部分为重金属污染。根据2013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这部分耕地已经不能种植粮食。受此类污染的重点区域多是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快、工业比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耕地污染包括铬、铜、汞、砷等化学污染,且重金属为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构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危害极大。根据环保部2006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根据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土壤修复资金需求大,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融资渠道单一
土壤修复的资金需求很大,一些国际经验中,比如荷兰2000年至2009年间土壤修复成本约为每年3.35亿欧元,其中政府投入约每年1.6亿欧元。根据欧洲环境署的估计,欧洲每年约有21.1亿欧元用于污染场地的修复及管理工作。美国仅2007年其超级基金项目就为场地污染花费了3.8亿美元用于土壤修复。
资金是最大的难题。目前我国土壤修复项目资金多来源于政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各地启动土壤修复试点项目总计42个,其中业主为政府的项目数量为19个,业主为企业的项目数量为23个,但是资金来源多为国家专项资金。这些项目中涉及资金总量亿元以上的仅2个,大多数项目为中小型规模。当前土壤修复项目融资渠道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