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穷得都进口垃圾了。”挪威进口垃圾你可能不信,但笔者信,因为笔者多次去过挪威。不过挪威进口垃圾并不是因为穷,挪威不但不穷,而且还是世界有名的富国。
图为挪威奥斯陆居民区里的箱式垃圾桶。
挪威为什么要进口垃圾呢?因为在挪威,垃圾99%能变废为宝,可供电供暖,既环保又划算。这里先搞清一个概念,“进口”别国的东西,即是花钱买,也就是付费。可是2013年10月~2014年4月间,挪威从英国进口4.5万吨生活垃圾,是英国付费的,这里里外外,进口垃圾哪有不划算的。对某些英国城市来说,付费出口垃圾的成本比自己进行垃圾填埋更低,出口进口两家皆大欢喜,这买卖做得值。
挪威资源并不短缺,它是世界十大油气出口国之一,却积极推广再生能源。近10年来,垃圾焚烧供暖供电产业在挪威迅速发展。据悉,首都奥斯陆一半的供暖来自垃圾焚烧。奥斯陆已从英国、爱尔兰等国进口不少垃圾,但远远不够,眼下又将目光瞄向美国。
垃圾分类烦琐却有效
三色塑料袋分装不同垃圾
当各国都在考虑如何处置垃圾,或建多少个填埋场时,挪威本国的垃圾早在10多年前就经过再生处理,全部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再利用了。
不论行走在挪威哪条大街上,所见的垃圾桶最少也是并列3只(有的地方会更多,如居民集中区、学校、单位等),3只垃圾桶基本分为可回收纸品类、塑料类和不可回收生活类。各城市、各街区的垃圾桶不是统一的,有的是圆罐形的,有的是金属箱式的,有的和我们国家一样,是长方形底下带轮子的。
挪威垃圾分类回收看似复杂且烦琐,但实际成效卓越。在奥斯陆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废弃塑料袋或者矿泉水瓶。优美的环境离不开挪威人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与环境意识,垃圾回收成了挪威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挪威,居民家中的厨房至少有4个垃圾桶,分别装着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每个垃圾桶盛放不同类别的垃圾,这是当地法律规定的。这4种垃圾分别是食物、塑料、纸张以及其他垃圾。食物垃圾需要用绿色塑料袋收集,塑料垃圾用蓝色塑料袋,其他垃圾用白色塑料袋,体积较大的纸品垃圾通常不用塑料垃圾袋,而是直接投入垃圾箱。在奥斯陆的超市里,市民可以免费获取市政机构提供的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那些居民家中分类好的垃圾进入焚烧发电厂,电厂的设备能够利用电脑传感器,按照垃圾袋的不同颜色,将这些垃圾通过传送带分别送进不同的焚烧炉。像这样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区分不同的垃圾类别,可以大幅提高垃圾处理厂的分拣效率,也极大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垃圾一定要按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装的原因。
瓶瓶罐罐随手能换钱
至于灯泡、灯管和电池等不属于这4种分类并且需要特殊处理的垃圾,市民可以在超市入口处找到专门回收废旧灯泡、灯管和电池的两个垃圾箱。这样的回收方式避免了灯泡、灯管、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
超市设自动回收机方便顾客
可以回收的饮料瓶、易拉罐等,如果不想丢弃,是可以换钱的。挪威人习惯了不随手丢弃这些能换钱的垃圾,所以走在大街上当然看不到这些东西。
超市是市民常去的购物场所,挪威的超市里设有自动回收瓶子和易拉罐的机器,去超市购物时,顺便就将这些可以回收的瓶瓶罐罐带去了。
回收机器通向超市的仓库。市民将瓶子、易拉罐投入机器的同时,机器会自动分拣,将不符合要求的瓶子或易拉罐退回。同时,机器上的屏幕会显示相应的金额。回收完毕后按下“确认”按钮,这时机器会打印出回收金额的单据。凭借这张单据,市民可以在购物结账时直接抵用相应金额的现金,也可以凭借单据到银行兑换成当地货币。整个过程无人监管,都是计算机自动操作。这么方便就将破烂卖了,谁还随手丢弃。
根据瓶子或易拉罐的材质和重量,市民每回收一个瓶子或者易拉罐可以得到1挪威克朗~2.5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0.8~2元),当地人可不称这钱是“卖破烂的钱”,这钱是名正言顺退还给消费者的“押瓶费”。市民回收的废弃瓶子会由超市统一运送至回收站,再由回收站对垃圾进行处理和再利用。
既然垃圾分类立法,那就必有处罚规定,但是截至目前却没有一例市民被罚的案例。当地居民自觉将垃圾分类,可不是一日之功,那是经过几代人养成的习惯。挪威环境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在小学的教科书中,就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课文中表述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和必要性。难怪挪威的学生集体出游或在草地上就餐后,草地上一片纸都看不见,这就是从小教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