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国产机器人发展应重质量 标准缺失乱象

   2015-10-15 全球五金网2190
核心提示:近日,记者在深圳市宝安区一家电子企业采访时,发现在其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有10多台等待维修的机器人。记者询问原因,相关负责人说,这批国产机

近日,记者在深圳市宝安区一家电子企业采访时,发现在其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有10多台等待维修的机器人。记者询问原因,相关负责人说,这批国产机器人用了不到两年就出现了性能下降、精度偏移等问题。

工业机器人产品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记者调查后得知,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高速发展,但整个产业基本处于无序阶段,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导致工业机器人产业“野蛮生长”,机器人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大部分高端市场都被外国品牌所占领。

标准缺失乱象丛生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国内工业机器人使用及销售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我国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达5.6万台,同比猛增5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100多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全国各地纷纷建设和筹建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的应用已遍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医药食品等行业。

但由于国内工业机器人标准缺失或不全面,很多国内机器人的概念企业用“攒机器人”的方式研发工业机器人,只做简单拼凑;甚至还有些机器人公司,鼓励客户买自己的组件回去组装工业机器人,并且在不做任何与认证相关测试的情况下,就直接用于生产线。记者发现,这些现象渗透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各个方面,比如某集成商在使用进口机器人时,由于接口标准方面没有相关规定,进口的机器人仅开放了低速串口,无法与实时测量设备的高速数据接口进行对接,导致机器人集成应用方案的实时测量能力受到限制。由于没有权威性认证机构,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下降很快。即便是在同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其产品质量忽高忽低都是常有的事。

发展应当重质量

“未来十年,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最为广泛。”有业界人士曾指出,在专项资金的补贴激励下,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将成为转型“中国智造”的关键。随着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制造2025”会给国产机器人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带来巨大市场机遇,国产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一场盛大的机器人“武林大会”已在悄然进行。如何让工业机器人规范化发展,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走访了多名工业机器人知名专家,寻问解决之道。

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全面,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直接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加上国内标准不健全,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国内很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普遍没有经过专门机构进行系统化检测和认证,就直接在市场进行销售。专家呼吁,国内机器人产品质量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快建立工业机器人标准体系。

致力规范化发展有志者在行动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据统计2014年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有237家,产业总产值480亿元,拥有了完善的硬件产业链和迅速膨胀的智能制造市场。虽然在机器人领域已经积累起雄厚的产业实力,但由于市场准入标准不一,各企业的机器人产品质量仍参差不齐。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迷茫中摸索前进的企业,该公司隶属大富配天集团,是深圳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机器人研发之初,该企业也曾因为不知该如何参照国内标准而犯难。但在决定严格参照欧洲标准来设计工业机器人后,该企业突破了瓶颈,通过不断完善横向通用技术的综合融通能力,强化自主创新的研究开发和纵向一体化精密制造的能力,最终成为了端到端网络工业技术提供商。“标准可以使机器人设计和测试规范化,使企业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保障。”大富配天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深圳市宝安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执行理事长徐志根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机器人标准27项,行业标准5项,主要应用于工业和特定非工业环境、可自动化控制、可编程、可操作的机器人,以及在多轴、固定或移动情况下可编程的机器人,但还没有严格的产品设计、测试和市场准入标准。

如今,深圳为解决工业机器人“野蛮生长”等不规范现象,发挥工业机器人领域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聚集了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21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国内首个由企业承担秘书处工作的工业机器人标准联盟。

据联盟秘书长徐志根介绍,深圳市工业机器人标准联盟与国内其他标准化组织机构对比,凝聚了行业力量,有效地整合了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组织、标准化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各方面资源,建立了工业机器人行业标准平台,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高水平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开展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标准研究,引导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研制工作,力推将联盟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实现行业规范化发展,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纵深解读

2014年我国工业市场新增6.78万台各类机器人,同比增长近40%。同时业内专家也预测,201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期,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从数据上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确实是非常迅速的,整个产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持续的增长。但是,工控中国小编要提醒的是,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燥热”因子非常的明显,地方发展出现了杂乱无序甚至泡沫化的隐忧。这对我国变身为“机器人强国”,企业摘取制造业“明珠”是非常不利的。

需求激增引发产业“燥热”地方机器人发展乱象多

小编想,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花费笔墨去证明国内机器人发展速度之快了,因为其表现实在是非常的明显:已经或计划建立机器人产业园区的省市遍布成都、重庆、深圳、昆山、河南、芜湖、上海等,园区总数超过30家;全球机器人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工业机器人产品的销售、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国内起步较早的机器人品牌已初具规模,并且国内已有超过43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每周还在增加2家新企业。

我们在为国内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不如也来了解一下地方机器人的布局特点。从总量上来说,长三角的机器人布局热情要高于珠三角,尤其是浙江,这个投资热情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 客户需求和地方经济特色有关,也和政府政策有关。从地方经济产业特色来讲,长三角集装制造居多,珠三角是以电子轻工居多,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的人对成本的意识要高于江苏和广东,更容易接受国产机器人。加之浙江以民企为主,江苏以国企为主。国企不存在市场生存的压力,稳定是第一条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本意识远远低于民企,民企既要生存又要发展,所以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珠三角机器人发展真正的还是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求,同时地方政府的推动又相当于烧了一把火。

当然,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尤其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这些地方的自动化改造一直走在全国前沿,“机器换人”规模非常巨大。

人人都想分羹:产业“燥热”引发盲目、重复建设

大市场面前,人人都想分羹。分羹的人多了,就容易产生“哄抢”的混乱局面,正如当前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个市场充斥着“燥热”的因子。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地方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来陈述。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讲,非常明显的一点是,政府对机器人产业是非常重视的,不论是中央高层,还是地方政府,布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新兴产业都是政策扶持的焦点。中央高层关于机器人的扶持政策我们就不说了,就单提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就足以让地方企业“垂涎三尺”:上海市经信委发布《关于上海加快发展和应用机器人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并推广应用机器人,到2015年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2020年达到600亿-800亿元;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提出《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给予相关补贴,同时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湖北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工业机器人财税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群,确立了到2020年,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的目标;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南京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与产学研联盟,将南京建设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进基地”,年销售规模达1000亿元……面对纷纷上马的地方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企业又怎能“淡定”处之?

从地方企业层面来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盲目性进入、建设,导致整个产业小、杂、乱。上文中提到,全国机器人企业达数百家,而规划或已开工的机器人产业园也已达几十个,但事实是,这些产业园里的企业“杂、小、乱”,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不大,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杂,国产机器人产业品牌众多,在越来越萎缩的价格区间只能通过压价来抢夺市场;小,中国机器人产业缺少技术创新,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关键部件质量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到10年;乱,上海、深圳、天津、成都、重庆等地陆续出台扶持政策,以吸引机器人企业入驻。但机器人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需求并不是爆发式的,短期内急速同质扩张,只会带来产能过剩。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