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市10月14日小幅下跌,但环保板块仍逆市走强,水务板块近来表现突出,在10月迄今的九个交易日中,八天上涨。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十三五”规划环保相关议题讨论升温,环保等新兴产业主题将被持续看好。
瑞信近日发布报告表示,五年计划加快行业投资,再加上主要营运商的项目管道强劲,将显着提高行业2017年之后的增长能见度。在该行最新的基本预测下,预计2020年水务股龙头的盈利增长,将会较该行此前预测高出10%至22%。此外,该行指,对污水处理行业的看法渐变得更乐观,认为北控水务及光大国际是“十三五”计划的最大受益者。
北控水务上半年净利增长6成
公司净利润增长62.5%,核心业务业绩增长39.9%
中报期内公司收入增长51.1%至57.6亿港元,归属母公司净利增长62.5%至11.6亿,EBITDA达到23.96亿港元,同比增长51%,其中运营与建设收入分别增长17.4%与86.2%。各项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供水由于新收购项目利润率较高,带动其毛利率增加5%至53%(扣除第九水厂利息后)。
上半年污水处理收入17.97亿港元同比增21%
北控上半年污水处理业务收入17.97亿港元,同比增加21%,毛利率65%,与去年同期保持一致。供水服务收入3.94亿港元,同比增加17%,毛利率提高2个百分点至60%。BOT建造收入24.07亿港元,同比增加76%,毛利率24%,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建造收入的大幅增长显示了大量专案处于在建之中,未来投入运营的专案规模将有大幅的增长。
建设收入主要来自BOT,水环境治理更多将于下半年释放:期内建设收入大幅增长,其中72%收入来自于BOT建设。近两年公司主要新增项目均为BOT、TOT模式,期内新开工水厂约260万吨/日,其中60%预计H2完成;另外H2预计仍有45万吨新开工。水环境综合治理上半年贡献收入9.1亿,预计仍有约25亿将在H2释放。
此外,根据市场推出项目的情况,未来水环境治理的模式更多的将由约三年回款的BT转变为8-10年回款的PPP模式,公司依然会主动控制该业务的规模。
今年上半年新增日处理规模184万吨 2018年总能力或增至4000万吨/日
上半年新增日处理规模184万吨
公司大股东为北京控股控股43.92%,实际控制人为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国资委),北控集团成立于2005年1月,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通过联合重组方式组建的市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是兼具境内外市场、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国有控股集团。旗下拥有北京控股、北控水务、北京发展、北京建设、中国燃气5家香港上市公司和燕京啤酒、惠泉啤酒2家A股上市公司。
上半年水务行业在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影响下热度高涨,项目竞争尤为激烈,导致不少项目的获取代价明显增加,且回报率下降。
但公司在如此激烈竞争态势下仍完成全年目标2/3,并坚持以项目回报率为先,一方面代价高企时并未实施并购;一方面在与政府合作的中,亦借助北控集团综合平台优势获取回报率符合要求的项目,使得公司上半年依然新增184万吨/日处理规模,在质量与数量的平衡中,公司的理念与选择均符合该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公司根据之前的逻辑优先考虑规模,所有主营业务几乎都是水务产业链的,整体经营情况较好,马太效应会让领先企业越来越强。
2018年日处理能力或增至4000万吨
受益于低利率环境,公司上半年贷款利率平均为4.5%,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长期而言,公司已开始研究其他融资方式降低负债率,如yieldco,Yieldco是一种将已投入运营的项目打包后再上市融资的模式,未来将继续降低融资成本。但Yieldco目前市场下并非好的实施窗口,因此公司更多的是在考虑与基金合作参股投资的方式,下半年将继续推进。
另外公司的净负债率达到112%,这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积极扩张带来的正常上升,在水费正常收取的情况,短期内风险可控。管理层表示,公司尚有189个项目仍在磋商或投标过程中,有需要的话今年内可将净负债率提升至130-150%,因此并无股权融资的迫切需要。
同时管理层也给出指引 2015年新增项目至少300万吨日处理能力,该指引相对保守,因集团目标2018年日处理能力可由2014年底2,000万吨增至4,000万吨,意味每年新增项目平均为500万吨日处理能力。虽然集团现时仍专注于市级污水处理项目上,但凭藉完善的业务平台,集团可迅速进军新业务,如污泥处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