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机器换人”:刷新中国制造的必经途径

   2015-10-21 东莞时间网3200
核心提示:一股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替换劳动力的机器换人热潮,正在席卷全国,而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更是其中换得最早,换得最超前的地区。据统计

一股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替换劳动力的“机器换人”热潮,正在席卷全国,而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更是其中“换得最早,换得最超前”的地区。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本报报道,日前,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组以专题形式,用60分钟的时间报道了《“机器换人”的东莞样本》,介绍东莞的“机器换人”,讲述“中国制造2025”的故事。

对于央视来说,用60分钟的时间聚焦东莞的“机器换人”,的确是讲述“中国制造”故事最好的方式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城市一向有着“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之称。30多年来,从一座工业基础近乎空白的岭南古邑,发展到今天海量的产能和完整的产业配套,“东莞奇迹”一直就被视为中国制造精彩而生动的代言。曾几何时,那条沿107国道和广深高速一字排开,一眼看不到头的工厂带,就是“中国制造”产业模式和发展形态典型的写照。然而,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5年以来,随着“机器换人”热潮的袭击,人们头脑中那种对于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也正在得以解构和重塑。

“机器换人”在东莞的崛起,的确是一场预示中国制造前途命运的静悄悄革命。其意义,不仅仅正在深度重构这座城市的制造业形态和产业结构,也在深度改变中国制造的内涵与外延。回顾东莞30多年来的崛起历程,不难看到,当年,凭借加工贸易的“短、平、快”,手握特殊的地缘、政策、资源等优势,东莞从零起步,发展出今天世界贸易格局中强劲的产能。然而,产业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的法则,永远“苟日新,日日新”。

30多年后的如今,随着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东莞以往那种“拼人力、拼环境、拼资源、拼后代”的粗放增长方式,也已到了无以继续持续的地步。正因此,新的产业时代和发展环境下,东莞也就必须为当年率先引领建立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以及建立在那种模式上的产能效率和生产方式变革,探索出一条新路来。而“机器换人”大规模的应用,正是东莞对此课题所给出的鲜活解答。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机器换人”不但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东莞社会结构升级和人的素质升级的必然步骤。必须承认,当东莞和整个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已经不再,唯一的出路,也就是“机器换人”,也就是从过去的廉价使用劳动力,迅速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机器换人”时代全面迈进。

可以预计的是,这也将使得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深刻变化,进而引发社会性的系统变革。一方面,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将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机器复杂程度的增加,意味着对人的要求,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素质技能和系统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也预示着与这种变动趋势相匹配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将实现同步的调整与重构。这个变革,和过去东莞30多年来对于中国制造的代言一样,将再次呈现未来中国产业的基本面貌和气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