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十余年风雨飘摇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终迎重大政策突破。于10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提出对偏远和农村地区宽带投资的多元化资金来源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力争5年实现5万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98%,斥资超1400亿元作为新鲜血液注入中国农村通信血脉。
长期以来,农村及偏远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收益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宽带下乡”推进不容乐观,城乡数字鸿沟呈扩大趋势。此番,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承担有关任务,无疑将推动建立解决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末梢建设难题的长效机制。
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迎突破
截至2015年8月底,我国光纤到户覆盖家庭已达3.66亿户,今年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1.1亿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2.09亿户,宽带家庭普及率超过50%;全国固定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14.4Mbps,较2014年底提升了近1.2倍。
尽管我国电信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宽带发展中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异常突出。工信部和财政部对全国农村宽带建设情况的摸底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比城市地区低约40个百分点;5万个未通宽带的行政村和15万个需要升级改造的行政村中,分别有98%和80%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由此来看,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及偏远地区,还有很多宽带电信洼地需要相关措施来填补。应当说,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是政府“不做不行”的市场选择。在互联网+时代,农村宽带电信服务岂能掉队?
在此背景下,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千呼万唤始出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会议决定,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更具突破性的是,这些资金的运用将是市场化的,如探索竞争性招标、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力求使得宽带建设成为多方共赢的模式。这着实为农村通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宽带下乡难在哪?
“宽带下乡”的推进为何不容乐观?在宽带普遍服务基金缺位的情况下,“宽带中国”战略的实现存在何难点?
一方面,长期以来,运营商资本开支财力有限、农村宽带市场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成为制约农村宽带普及的重要因素。此前10多年,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建设主要依靠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据统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共投入900多亿元,解决了约21万个行政村和自然村通电话,以及约15万个乡镇和行政村通宽带的问题。而宽带投资的回报周期很长,正如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所说,在某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甚至用30年的时间都难以收回投资,这也使得电信和联通在固网宽带投入上面临很大压力。
补齐农村宽带短板
另一方面,基础电信企业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但受互联网业务替代影响,运营商盈利能力逐年下降,管道化趋势日益加深,依托企业内部交叉补贴向农村等偏远地区投资宽带不是长久之计。
业界关于政府建立普遍服务基金的呼声从未停歇,但此前有关农村宽带的政策多是行政性的,而此次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以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无疑有助于破解困扰行业多年的制度障碍。
首先,有助于具体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对电信运营商而言,不仅可以减轻宽带普遍接入的投资压力,还可以扩大网络覆盖推动提速降费,真可谓“喜大普奔”。
其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等非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企业,也可通过提供普遍服务进入未曾“开垦”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及偏远地区竞争加剧,有利于企业降本提效、推动更多居民接入网络。
最后,不仅能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同时,也利好农村电商发展,进而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带动亿万农民用信息技术脱贫致富。
那么,如何打赢电信普遍服务“攻坚战”?
有业内专家建议,建立健全电信普遍服务资金验收、审计、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的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核查、追踪问责,保证电信普遍服务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也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通过国家对农民购买网络服务补贴,在农民支出不变的情况,提高运营服务提供者的收入;二是通过带有发展目标的在一定时间内服务独占方式,给投入的运营商以政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