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环保局法宣科科长李布德正在梳理辖区内环境治理的后续项目。一个月前,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与包括西区在内的攀枝花市五个县(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将从构建生态建设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保障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五个方面给予支持,其中,对攀枝花市西区的合作将以工业治污为主。
西区不仅是攀枝花市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攀枝花工业废弃物的主要堆放地,“污水靠蒸发,扬尘漫天刮,江中黑龙滚,全区脏乱差”曾是西区环境的典型写照。2012年起,西区先后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和环境靓区攻坚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投资27.88亿元,实施了65个环境治理项目。
此次列入生态文明促进会的目录,除了继续实施工业治污项目,还肩负示范推广的使命,环境整治三年以来,西区已形成特色治污模式。
模式1
环境治理+商业打造
满身疤痕的西佛山变身后花园
西区遍布采石场,这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2005年起,西佛山片区的违法堆场、企业陆续关停,留下了满身疤痕的西佛山。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饱受其害,虽然居住在城市,却不得不面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态。
2010年,依托西佛山片区原有的人文、自然环境,西区决定采取污染治理与景观打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背土上山、掘井取水、工程治理的方式开展污染治理。截至目前,项目完成了占地3500亩、拥有200种果树、100多种名贵树木、特色花卉的百果园林区建设项目,同时修建了漂亮的避暑水上娱乐中心,待2020年项目全部完工后,该区域将成为西区城市的后花园和大黑山旅游区西大门的核心景点。
企业关停之后,遗留的废弃物和破败的厂房成了新问题。西区席草坪社区一带曾是攀枝花最早进行工业建设的区域之一,随着企业的关停,该区域成为西区最大的废品收购站,社区居民们常年被粉尘、垃圾困扰。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行动中,该区域被规划为西区的核心商业区,新建成的水上乐园已经开门营业,仿古商业街和工业文化街已有商家入驻。
模式2
环境整治+产业转型
工业废弃地建成物流园
政府引导企业进行废弃场地污染整治,并将整治后的场地作为物流、商贸等用地,既控制了弃渣弃土等扬尘污染,又盘活了土地。
2012年开始,西区集中对堆混煤场和其他工业堆场进行清理取缔。考虑到西区仍然是攀枝花市煤炭生产、加工、仓储、中转、交易的中心,区委区政府引导企业将取缔的堆场改造成物流运输企业。
攀青物流公司的前身为攀青焦化公司和攀青洗煤厂,2012年该公司开始“退二进三”,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为靠近主公路的堆场修建了钢构大棚,安装了喷淋装置,其余堆场同时采用了挡风抑尘网、微米级远程射雾器、自动洗车系统等环保新产品,有效控制了堆煤过程产生的粉尘,成为了西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扬尘综合治理和环保新技术运用的典范。
模式3
政府引导+社会资本
土地、资源、环境相结合
环境治理三年,西区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方面,淘汰关停企业60家,取缔各类工业堆场94个,GDP减少约20亿元,税收损失近1亿元;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累计投资27.88亿元,完成环境综合整治项目50个,正在整治和启动整治的项目15个。
收入少了,开销大了,西区环境治理的钱从哪里来?西区环保局局长李莉介绍,近三年时间该区成功争取各级环保专项资金近1.2亿余元,除此之外,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项目,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组合拳。
曾是西区粉尘污染重灾区的大水井村八社电厂灰坝片区,通过引进社会资金进行生态恢复,建成了场地驾驶技能练车场;袁家湾片区则是政府先完成初步生态修复后再将项目推向市场,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打造城市小公园或农家乐用地。通过区域特色治理和产业转型提升相结合,西区正在探索土地、资源和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