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保护和治理湘江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
同年,湖南省株洲市制定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入百亿元,实施895个项目,治水、治土、治空气,全方位发力,还湘江一江清水,还株洲一方净土,还百姓一城清新空气。
三年即将过去,湘江保护和治理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合力治理雾霾
一城“好空气”润心脾
11月3日清晨,河西湘江风光带,在透着芳草清香的空气中,市民李政勤正悠闲地打着太极拳。
时间倒回三年前,就在同一时节、同一地点,记者的镜头记录到的,却是他在浓雾中戴着口罩打太极拳的照片。
“这连续三年的变化确实大,就说去年这个时候,那也是雾蒙蒙的一片,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李政勤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空气质量有改善。”
李政勤的感受不假。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显示,2013年,株洲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14天;2014年,这一数字变为234天;今年截至11月3日,这一数字又增加到238天,比上年全年还多出4天。
在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刘清岸看来,株洲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并不意外。
“看看株洲这几年关了多少企业,炸了多少烟囱。污染源大量减少,空气质量好转在情理之中。”刘清岸介绍,随着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的实施,3年来,全市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300余个,拆除烟囱130余根,特别是旗滨玻璃的绿色搬迁、株冶老炼铅生产线的关停、株化的全面停产、大唐华银株洲电厂连续几年的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改造,在城区空气质量改善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此之外,伴随着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株洲市近百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以及清洁能源推广工作同步实施,到目前为止,土法炼焦、立窑水泥等高污染行业全部取缔,城区95%以上居民户、98%以上学校、医院、酒店、餐饮店,90%以上工业企业,都用上了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钟学才介绍,尽管城区空气质量连年改善,但距全面达标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PM2.5和PM10。
“餐饮油烟、建筑扬尘是PM2.5和PM10的重要贡献者。目前,城区有大小建筑工地百余个,餐饮店不计其数,很多在扬尘防治、油烟治理方面做得不到位,加强整治已刻不容缓。”钟学才说,株洲市正在制定餐饮油烟及建筑扬尘的具体防治办法,将启动重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