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黄速建:推行“中国制造2025”需四大战略转变

   2015-11-06 中国节能网3030
核心提示:在日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表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

在日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表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是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本质要求是要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来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其原因和目标包括三点:第一、中国对新的国际竞争的回应,第二、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三、为了低附加值产业结构进行升级。

黄速建同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业;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到先进强国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大约是2050年,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制造业强国的前列。而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则是要以加快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来推进智能制造。其基本要点,就是要通过迎接新一论的技术革命,加强工业技术能力,主要是弥补短板,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技术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培养多层次的人才,主要包括技能性的人才。

黄速建认为,推行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四个战略方面转变:第一、由“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企业不能光靠压低劳动力的成本,或仅是挖掘成本的潜力去参与竞争,因为这个潜力再大也是有限的。而应该推行制造业的服务化等增值方面,以提高综合竞争优势的内容。第二、迎接新技术。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加快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的引入,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性,通过持续改进、局部改进去逐步适应工业革命。同时去也要重视技能人才和知识性员工的引入、培育和激励。第三、要想实现战略转变,首先要补工业2.0的课。而补工业2.0的课,尤其是要提倡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中国许多制造业的落后,不一定是落后在技术方面,而是落后在工业精神方面。因为基础能力的缺乏,中国在补工业2.0的课的同时,也要补工业3.0的课,同时推进工业3.0和工业4.0。第四、转变要从模块化产品向复杂化产品和一体化产品的转变,或者同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不过,黄速建也表示,这并不是说要放弃生产简单产品和模块化产品的能力,因为那种能力也是一种优势。

黄速建还指出,中国制造业在智能装配方面,技术优势主要是集中在机械和装配方面,软件和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储备不足。在技术能力方面,中国发展工业4.0的最大短板在于缺乏具有系统架构能力的制造业企业。

“在德国除了SAP、库卡等等,在信息安全芯片、工业控制软件、工业机器人等等领域里面具有卓越技术能力企业外,德国工业4.0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在于它拥有宝马、西门子、博世等等一批具有总体平台架构开发创新能力制造业企业,而我们没有。”黄速建说,“我们更多的,是在数据处理分析方面的高端人才,和技术资源高度集中在所谓的BAT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等这些企业。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企业没有围绕智能制造进行大规模布局的动作,它们更加关注消费者市场而不是制造业市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