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从水利部获悉,十二五”期间,全国用于大江大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中央水利投资达2800多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15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余条,一批重大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伴随着“水十条”的深度推进和“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包括流域治理在内的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预计约为2万亿—3.3万亿。
多项政策大力扶持流域治理
流域综合治理是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国家多项政策的扶持。
2011年6月,环保部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重点突破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和谁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
第二年5月,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联合下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重点流域总体水质由中度污染改善到轻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8个百分点;污染物在总量控制上,到2015年,重点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入河总量持续消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2010年削减9.7%;氨氮排放总量削减11.3%。
今年4月,万众瞩目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正式实行,开启水污染防治大幕,也为本已备受重视的流域治理再添加了一把柴火。
中国大江大河流域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到2015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海、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写在“水十条”内的目标并非纸上谈兵,部分确已得到实现。从水利部获悉,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国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中国大江大河流域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15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余条,实施坡改梯2000多万亩,在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区域建成了一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11月5日,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石秋池在“大江大河流域环境治理措施成效”新闻通气会上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国用于大江大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中央水利投资达2800多亿元,全国新治理河长1.1万公里、新增供水能力380亿立方米,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大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
“十三五”期间,流域综合治理投资空间大
值得关注的是,“水十条”还提出:“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水”在“十三五”规划中的投资金额及想象空间仍旧巨大;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对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再生水推广的正向驱动力,在“十三五”期间的投资空间亦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事五”规划》,“十事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4万亿元,年均环保投资为6800亿元左右,投入总量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43%。环保部预测,“十事五”期间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万亿元,在环保产业“十事五”期间总投资需求3.4万亿中约占1/3。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按照“十三五”GDP比较理想的增长速率,环境保护投入占其比例为1.5%、2.0%或2.5%,三个情境下,投资会在6万亿到10万亿左右。
因此按照上述情况推算,有业内预计,水环境治理投入约占环保中投入的1/3,“十三五”期间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约为2万亿—3.3万亿。而在这其中,流域治理也将获得极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