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台达董事长海英俊:中国工业必须由“制造”向“智造”跨越

   2015-11-09 21世纪经济报道2220
核心提示:中国已经有很好的工业基础,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具备推动工业4.0得天独厚的条件。相比之下,德国这些传统的制造强国,虽然汽车工业的制造

中国已经有很好的工业基础,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具备推动工业4.0得天独厚的条件。相比之下,德国这些传统的制造强国,虽然汽车工业的制造水平全球领先,但其本国人口仅8000万左右,无法消化庞大的产能。同样,日本需要依靠大量出口来消化其产能。因此,中国庞大的市场是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因素。

特约记者朱丽娜台北报道“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很多工厂只是低端组装,附加价值有限。同时面对急剧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资源短缺等,必须发展中国制造2025。”台达电子董事长海英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坦言。

1971年成立的台达电子,由生产电子零组件起家,经过44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拥有超过6万名员工的跨国集团,深耕“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三大业务范畴,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制造厂商。

2012年,海英俊正式接任被誉为“全球电子元器件之王”的集团创始人郑崇华,成为台达董事长。这位曾在花旗、摩根大通等投行任职的银行家,加入台达后实现华丽转身。此时,台达电子已面临增速放缓的困境,个人PC电源因市场日趋饱和而逐渐衰退。

海英俊决心谋求转型,由过去单纯的零组件设计制造厂商,走向系统整合解决方案,在工业4.0互联网大潮下,挖掘新的蓝海。

海英俊表示,工业4.0涵盖了设备、控制、通讯、数据分析等四个不同层面,“并非简单的机器人自动化制造,目前大部分仅包含了设备和控制这两个层面。” 同时,他指出:“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试图进入这个新的市场,但成功并不容易。我们是从底层设备开始做起,研发了SCARA的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关键性的组件都是自有技术,这款机器人75%的组件都是台达电自主研发。而其他上千家机器人生产商都需要外部采购这些零部件,这让我们在面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时,做到最成本最低,而且未来系统升级效率更高。”

中国制造2025“非做不可”

问:中国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被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对此你如何理解?

海英俊:这是中国一定要走的路。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事实上,很多中国的工厂只是简单的组装厂,附加价值不高。比如,纺织、服装、消费电子等组装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目前大陆工资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工厂纷纷选择其他国家比如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作为扩大产能的基地。更重要的是,中国不能单靠这些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而是要升级至高端制造,比如高铁、航空等精密零组件。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中国制造2025是非做不可的,必须发展智造。

问:台达作为智造行业的先驱,如何理解其中的含义?

海英俊:智能化制造意味着在制造流程以及供应链中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然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告诉你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现有的工厂流水线,每个环节都是割裂的,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的产品可能有质量问题,导致中间的加工环节造成浪费。相比之下,智能化制造系统每一个制造环节都设有检查监测的资料搜集,未来要形成机器与机器对话,从而提早发现每个节点的潜在问题。

问:相比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中国目前主要差距在哪些地方?

海英俊:以德国为例,作为率先提出工业4.0战略的国家,德国工匠手艺精湛,一些小规模的工厂十几年甚至上百年专注生产某一个零件,因此它的生产工艺全球领先。但是这些小型工厂通常是单独经营,与其他零组件的厂家是分开的。工业4.0就是将这些单独的工厂整合到一个供应链之中。智造则要高效、品质、节约资源。

市场、政府+人才

中国已经有很好的工业基础,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具备推动工业4.0得天独厚的条件。相比之下,德国这些传统的制造强国,虽然汽车工业的制造水平全球领先,但其本国人口仅8000万左右,无法消化庞大的产能。同样,日本需要依靠大量出口来消化其产能。因此,中国庞大的市场是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因素。

问: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普遍面临劳工短缺,这将如何影响中国推进工业4.0战略?

海英俊:以前劳动力充足,工资低廉,很多工厂并不愿意购买自动化设备,但是目前工资水平由以前每月500元飙升到四、五千左右,而且很多企业都面临招工困难,因此很多工厂已经主动进行自动化生产。

从政府层面而言,广东率先推出了“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战略,改变工业结构,将一些低端制造升级到中高端制造。当地政府对一些传统的比如纺织、玩具等低端制造业,不再提供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一些精密仪器制造行业,政府则提供土地、税收、招工甚至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问:除了庞大的市场,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政府的支持,中国实现工业4.0还需具备什么因素?

海英俊: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每年大陆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800万,为市场输送了大量的工科类毕业生。未来的工厂不再需要大量的低技术劳工,相反需要大量的调试参数、软件人才。中国发展工业4.0已经具备了市场、政府、人才,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以我们吴江工厂为例,过去一年减少了60%的人力需求,现在整个工厂有几百部机器人,在焊锡、点胶、光学检测等环节,充分实现自动化。我有信心,在2020年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改变。

问:作为制造业龙头企业,你觉得目前在推进工业4.0最大的障碍是哪些?

海英俊: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观念,是否具备大整合的概念。以前,制造、设计、供应链以及售后服务都是单独割裂的,未来则需要将这些环节整合在一个系统以内。以大数据分析为例,收集了制造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力度、角度等,通过专家系统内的制造参数进行分析产品的质量。最终,这个系统甚至可以实现预测性预防,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警生产设备潜在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因某个设备故障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的局面。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