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电能服务: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目标 售电提供机遇

   2015-11-11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 1890
核心提示:随着用电领域需求侧响应试点的展开,一个服务于电能用户的巨大市场也在形成。十月,夏季用电高峰刚过。记者发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今年4月

随着用电领域需求侧响应试点的展开,一个服务于电能用户的巨大市场也在形成。

十月,夏季用电高峰刚过。记者发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关于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提出进行需求侧响应的试点已在佛山、苏州、北京三地落地。

所谓需求侧响应,是指用电企业根据市场价格和奖励政策等因素,调整其用电强度的行为。2015年10月24日,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需求侧响应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市场上供应侧和需求侧都应该有响应,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效率,促进供求平衡。在实践中,上述三个试点城市实现了削减负荷的总目标。下一步,需求侧响应将在全国推广,并逐步衍生出一个巨大市场——电能服务市场。

详看需求侧响应

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9号文)正式下发,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电力改革的大门,《通知》即是其第二个配套文件。在这一文件中,明确了将在今年夏季和冬季的用电高峰和供应紧张期间实施需求侧响应,并首次明确将在佛山、苏州、北京和唐山四地先行试点。

从7月起,佛山市率先实行了需求侧响应,共有三十多家用电企业和能源服务商参与,削减电量达到4.1万千瓦。同一天,苏州市也进行了需求侧响应,共有约25家用电企业和4家服务商参加,响应负荷为24万千瓦。8月12日,北京也有18家服务商和73个用电企业加入其中,响应负荷为7万千瓦。据了解,唐山市也对这一试点进行了充分准备,计划在冬季用电高峰期启动响应。

需求侧响应有利于实现削峰填谷、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而且与之前的“错峰限电、拉闸限电”形成了鲜明对比。

多年来,我国电力供应的常态是“供应紧张”,而近几年的供电宽松局面却难得一见。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为保障电网正常运行,一直实行的是“错峰限电、拉闸限电”方式。这一方式的特征包括,发电企业不断增加装机容量,供电企业则通过行政手段制定详细用电计划,以确保有序用电。对于用电企业而言,则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需求侧响应则完全打破了这一逻辑。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将主动权交给用电企业。凡是主动参与到需求侧响应的用电企业,都要事先提交申请,并在实施响应期间主动限制用电。对于工业用户而言,曾鸣说:“因为他们用电量大,用电成本在他们整个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所以他们更关注降低自身用电成本,也更关注需求侧响应。”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启动需求侧响应的原因包括电源供应不足导致的供电紧张、冬季和夏季出现供电紧张、以及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出现负荷过高的情况。为了保障电网有序运行、缓解供电紧张,就有必要启动需求侧响应。

为了吸引用电企业参与其中,各个试点城市都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佛山、苏州和北京的补贴标准分别为每千瓦130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和80元-120元人民币。

政府补贴只是一方面,电价才是需求侧响应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苏州达能电力公司是专门从事用电服务的企业,据该公司负责人张大力介绍,现在江苏省的工业用电峰值电价约为每千瓦时1.4元,峰谷电价约为每千瓦时0.4元,这对于用电企业来说,仍然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但却能令企业避免被动接受限电,影响生产。另据山东能源服务商泰达能源的负责人尹国刚介绍,国外的峰谷电价的差距已经在五倍左右,而我国各省只有2-3倍价差,当然缺少吸引力。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我国尚未建立起电力交易的现货市场之前,需求侧响应显然是一种较好的处理电力供应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仍需要通过大量试点工作,对电力交易平台系统的软硬件进行科学地探索。

用电管理的诉求

其实,需求侧响应仅是整个电力需求侧改革中的一环。最终实现需求侧管理服务的升级才是目标,而这也衍生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据曾鸣介绍,需求侧响应和需求侧管理是密切相关的。需求侧响应仅是需求侧管理的一个要素。而需求侧管理的范围更广泛,除了对市场的响应外,还包括其他管理内容,比如有序用电、削峰填谷的技术措施、政策法规、激励机制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也表示,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增效有关,在需求侧管理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大。

早在2010年前后,我国就已经开始在需求侧管理领域有所作为,这其中就包括“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国际通用的一种促进节能减排的管理模式。曾鸣说:“世界各国都在做,我们也在做,而且做了很多年了,需求侧响应是合同能源管理中的一个要素,基于需求侧响应来签订合同,基于合同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过两个有关“合同能源管理”的措施,并配套了补贴政策。时至今日,已经有三千多家专司节能减排的能源服务企业在国家发改委备案。但由于缺少配套的节能评价体系等原因,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清算通知》,这标志着执行了近5年的“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将告一段落。但在需求侧响应的接力下,能源管理服务的巨大市场将被逐渐激活。这是因为,“需求侧管理一定会推动能源服务,能源服务就是对各类用能的终端的用能效率、水平、方式、要求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客观上就是达到了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曾鸣说。

其实早在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经发布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两年后,致力于促进国内能源服务企业建设的工业领域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简称促进中心)也建立了起来。今年,工信部和促进中心还发布了20家评价机构和90家服务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促进需求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般而言,电能服务企业在进行需求侧管理服务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用能进行诊断,这一过程一般通过建设企业级的电力能效监控与需求管理平台来实现,在主要的用能设备、大型能耗设备上安装监测设备,对企业能耗情况、能源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情况,能源服务公司会提出改进方案。并依据各能源服务公司不同的策略,针对个别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专门从事电能管理服务的企业已经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以苏州太谷电力公司为例,目前已经接入太谷数据平台的企业超过3050家,预计今年将达到4100家。太谷希望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分析产品。泰豪电力总经理杜彬表示,传统的节能减排是针对具体的技术点进行改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未来的需求侧管理,更侧重于过程化、体系化的服务,在数据挖掘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但整个需求侧管理的推行也并非一帆风顺。有参与需求侧响应试点的政府官员表示,虽然需求侧响应是从今年才开始,但其实准备工作早已启动。可以明显感觉到,2013年,宏观经济表现较好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但在去年和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后,企业们的热情也在衰退。

某能源服务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7家企业中,只有约8家有合作意向,最终只有三家签订了合同。对于需要进行前期投入的项目,企业大都表现得非常谨慎。

据了解,在我国各大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只有江苏、内蒙古、山西和宁夏等对需求侧响应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高耗能产业聚集地区。他们在政策方面都进行了倾斜,以宁夏为例,其计划每年在需求侧响应上的投入金额约为8000万元。而在山西,随着大用户直购电正在山西推进,对正在需求侧管理的企业而言,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对于提供能源管理服务的企业,售电市场的放开也令他们充满想象。长久以来,售电领域一直是民营企业的禁区,但“9号文”中,却有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的表述。据了解,备受瞩目的“关于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将鼓励“供水 、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从事售电业务。”

这对于众多民营能源管理企业而言即是机遇,更是挑战。从竞争优势看,能源服务公司与企业用户接触密切,了解企业的用能数据,进而了解企业的用能需求,能够给企业提供更精细的服务。但电网企业和大型发电公司也将进入售电领域和需求侧管理市场,与民资企业形成正面竞争。曾鸣认为:“电网企业为用户提供用能管理服务是必须的,必须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这一领域,与电网企业形成竞争,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可以实现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据曾鸣介绍:“国家对能源管理正在持续出台政策和法规,进行约束和支持。现在大框架已经有了,关键是如何落实。所以,下一步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能源互联网平台,在技术上得以实施。”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