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全球机器人“全应用”时代正来临 机器向人的智能化发展

   2015-11-12 石家庄新闻网2840
核心提示:从扫地、下厨、上菜到写作……涉足领域越来越多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大事件会是什么?许多科技界人士相信将是服务机器人。在传统的印象中,工业机器

从扫地、下厨、上菜到写作……涉足领域越来越多

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大事件会是什么?许多科技界人士相信将是服务机器人。在传统的印象中,工业机器人一般都是外表坚硬、外形粗壮的庞然大物,它们没有思想和感觉,因此无法和人类一起愉快地工作。如今伴随着协同作业机器人的出现,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

记者节(11月8日)前一天,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竟然启用写稿机器人,这个被昵称为“快笔小新”的电脑程式,可处理体育与经济类的简短讯息;据今年9月腾讯新闻网的经验,写稿机器人速度比人快多了。

说不定哪天,你的老板会这样向你介绍:“来打个招呼吧,这位是你的机器人新同事。”

机器人“全应用”时代正来临

员工长久、辛苦地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个头不大的电热塞插进难以看清的缸盖钻孔中——这是传统汽车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一幕“典型场景”。完成这一操作需要工人长期积累的经验、耐心和精力。不过,在许多汽车生产车间,这一幕早已成为历史。

取代工人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型机器人。凭借其精巧设计,这些机器人能轻而易举地抓取小巧的电热塞,将其毫厘不差地放入钻孔。

在一个个汽车生产车间,从料品搬运到焊接、喷漆等各道工序,工业机器人都有“用武之地”。而这只是工业机器人普及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机器人技术发展早期主要侧重其“机器”特性,那么由“机器”向“人”的智能化发展,可视为这一领域的新趋势。在这方面,具有商业推广、人工替代、生活陪护甚至感情陪伴功能的服务型机器人正逐渐崭露头角。

前段时间,桂林市内一家新开业的米粉店引进了“机器人”作为服务员引发热议,令消费者感到新鲜。这里的机器人只需完成运输工作,每台机器人手边都有对应桌位的感应器,只要店员键入相应桌位,机器人就能沿着轨道将米粉“端”到客人的桌前,只要再碰一下机器人的感应器,它就能自动返回。无独有偶,今年5月份,桂林理工大学附近的一家刀削面馆也引进了一台专门削面的机器人。

用机器人充当“门面”拉拢生意,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其实在中国,机器人服务已经步入寻常饭店中,为顾客提供从迎宾到领座、送菜等一条龙服务,宁波慈溪机器人当跑堂、苏州昆山机器人主题餐厅、哈尔滨昊海机器人主题餐厅、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第二食堂、上海机器人炒菜餐厅、长沙一餐厅“奥特曼”机器人削面……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据江苏昆山的一家机器人餐厅店主表示,这些机器人已经为餐厅节省了50万元的人力成本。

如今,从工厂、商店到医院,人工智能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曾经只停留在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机器人,已经逐渐从实验室来到你我身边,或许,机器人“全应用”时代正在来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量攀升至35660台,同比增长60%,中国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市场,2014年也被业界称为“机器人元年”。2015年,国务院更明确将工业机器人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机器”向“人”的智能化发展

人工智能的出现势必会颠覆许多传统行业。而谁也想不到,人工智能率先颠覆了人类最为主观的媒体行业。

根据新华社介绍,他们使用的写稿机器人叫做“快笔小新”,目前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卷报》,不仅速度惊人,而且面对繁杂的数据根本不会出错,甚至还能够自动生成中、英文消息。

在专家看来,未来如会计报表、法律司法文书等大量格式化文书化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操作。

当然了,由于智能有限,目前写稿机器人主要的工作是创作一些数据性比较强的快讯和快报。至于深度稿件,目前写稿机器人还不能涉及,毕竟,它还不具有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机器人可以是哆啦A梦;但我们也失望地看到,机器人还只是木头人。”图灵机器人创始人俞志晨表示,机器人产品的本质,应该是替代人的部分职能,但目前的机器人产品确实还处在一种“比较笨”的状态。

他将机器人分成三个层级,最为初级的是操作层机器人,接着是感知层机器人,最后是认知层机器人。“给力”的机器人,可以分析汇入其“脑中”的信息流,并做出相应反应。而且,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机器人能够自己学会新的技能。

如何成为真正的大厨和贴心的服务生?专家们认为,还要解决机器人“看”“听”和“说”的问题。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俞凯表示,机器人要知道如何调度自己的“身体”移动,如何对复杂环境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调整自己的行为。“要是机器人能够听懂人话,给人点单,甚至还给出菜单建议,这才称得上智能。”

一位机器人研究者表示,一个成熟的机器人应该有能力学习人类的意识,而人类形成自我意识的三个重要方面——认识自己的身体处在什么状况、记得过去与想象未来、知道周围其他机器人的存在。虽然当前的机器人能够识别听清楚语言,甚至自己能够说话,这和真正理解语言的意思比较远,要参照现实环境中的意义来理解,是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

机器人已逐渐电脑化,不过显然人们可不喜欢冷冰冰的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产品,比如已经出现的自动电话接听服务、自动购物建议、个性化广告、为用户量身制定健身方案等等。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是在服务型机器人方面,还都是新人。一些专业人士或服务资源较为有限,而通过机器人技术,我们有望使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大众化。届时在机器人技术的助力下,无论何时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专家的服务。服务机器人能够帮助各行业的人员提升工作的质量、效率、密度以及安全性。

先进的技术和人性化、个性化设计,让你很难把这些机器人看成冷冰冰的工业产品,而更容易把它们当成活生生、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但不会真正取代人,而是改善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之处。我们希望家里多个机器人帮手,帮忙在厨房做做杂活、移动桌子、折叠衣服或者充当真空吸尘器。

在生活中保持一定水平的互动,有时候亲友不在身边时,或许可以和机器人助手说说话。众所周知,宠物能够显着改善某些人的生活质量。事实证明,机器人也能如此。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早前公开表示,机器人要做到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决策问题,非常不易,目前的机器人尚未达到该水平。但同时,罗军也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将在10年左右出现。也就是说,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更多智能机器人“上岗”将不再遥远。

智能社会你无法拒绝

21世纪初第一波陪护机器人问世了,如AIBO、Pleo和Paro这些可爱的宠物机器人。但人们对它们的新鲜感逐渐淡去,过去10年,消费类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无人机和真空吸尘器所占领。

机器人的第二次浪潮已经开始涌动,背后的驱动力则是智能手机技术以及更复杂的用户界面的发展和普及。影响机器人社交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正确理解人们的话、作出恰当回应,以及猜测语境或人们的情绪。

由于云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与机器人展开日常互动和交谈的可能性在提升。这些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将扮演车辆、房子或者朋友的角色。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新材料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正进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种种迹象表明,智能机器人井喷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除谷歌之外,IBM、微软、脸书、雅虎、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纷纷投入巨资,抢占智能机器人的战略制高点。而国内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亦加速布局智能机器人,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Gartner咨询公司今年8月发布的《2015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显示,智能机器人(Smart Robots)尚处于技术上升期,但预计将在5-10年内迎来稳定应用期。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成熟度的增加,5-10年后,智能机器人或将步入实质生产高峰。

日前,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尚勇向媒体表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更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纵观当今科技和产业发展态势及主要国家的战略走向,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已成为必争领域和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无论是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欧盟“火花”计划,德国工业4.0计划,日本机器人白皮书等,均折射出各国在新的竞争赛场中抢夺游戏规则主导权和塑造新优势的决心。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正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虽然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市场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但国产机器人研发制造水平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显示,外资企业在中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占据我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而在发达国家推动新工业革命、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欧美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制造业升级是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这场工业4.0的全球竞赛中,中国亦不断加码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

而在更大范围内看,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制造、能源、材料、认知等科技的融合汇聚创新,正启动一场新的变革浪潮。

专家认为,未来智能社会将是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广泛深度融合、技术全面更新换代、产业系统升级、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演进而成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融合、协同、共享、共治是其鲜明特征,对人类生产、工作、生活方式将带来新的深刻变革。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