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4月公布的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全国受污染耕地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大部分为重金属污染。根据2013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这部分耕地已经不能种植粮食。受此类污染的重点区域多是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快、工业比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针对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上海傲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表示:常用的单项技术很难解决所有问题,包括国外的很多技术,很少能够完整的适用于中国市场,国外的技术大多数是不适合中国市场的,其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土壤、气候、水文地质、污染重度及复合程度,施工效率及修复成本的不同。
造成土壤污染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土壤污染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土质的千差万别也造成了土壤污染难以修复。即便是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而是需要通过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等才能确定,同时,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扩散、稀释等都有诸多不确定性,时间长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进而造成严重的污染。刘勇说:“土壤修复与水、气的治理不一样,水和气相对来说是简单的,都是流动的,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使用可有效运营的技术装备就可以保证达标排放。而土壤污染千差万别,从南方到北方的土质差异很大,有粘土、黄土、粉质粘土,还有极端到几乎所有装备都无法作业的黏土。在地域分布上,我国中部地区的土壤是最难修复的,中部的地理环境可以说是覆盖全球所有类型,这些对修复技术都是一个很大的极限性的挑战。”其次是土壤修复技术的局限性。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农药残留,有的是重金属超标,也有的是化工厂搬迁等等,但更多的是一块污染场地是由多种污染造成的,每一块污染场地的修复都需要用多种修复技术来完成。对此,刘勇说:“南北方的差异也很大,北方是缺水的,地下水水位很低,而南方很多的地方,只要往地下挖一米,甚至半米,水就出来了。在这两种不同的土壤环境中,很多技术都是千差万别的。某一项技术的适用,势必有个范围,比如日本的技术,技术本身很好,但往往仅只适用于某一个点上,而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很难去准确的找到这个点,这就造成好的技术发挥不出来其价值,无法大规模使用。”
土壤修复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第一,要多种渠道融资,合作共赢发展。土壤修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在中国,土壤修复的出资者往往是政府,政府成为土壤修复融资的重要渠道。但在近几年,政府在各领域大力推行通过PPP模式来解决融资问题,这也成为解决土壤修复问题的一种新的方式。依据傲江生态环境的经验,刘勇表示,在环境修复领域,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分工、互惠合作来协调发展;出资方、总包单位及项目修复实施方可以相对分离,发挥各自优势。傲江公司与众多院校、上百家企业共同合作;同时,提倡第三方资源共享平台,把与环境修复相关的核心技术、专业设备、药剂等整合在一起,与其他修复公司共同发展。第二,调整商业模式找到自身盈利点。在土壤修复的市场中,很多企业都表示盈利性不是很好,不仅仅是因为土壤修复的项目风险高,更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修复难度大,需要多方配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资金,因此,需要企业自身不断调整商业模式,找到企业的盈利点,进而保证土壤修复项目的顺利进行。就全国范围而言,土壤修复的南方市场要好于北方,一方面,是因为南方的土壤污染比较严重,需要修复的地块较多,另一方面,南方经济较发达,能够为土壤修复市场带来资金的保障。就各类用地而言,城市中的污染场地较容易筹措到资金,多数为城市搬迁厂区的场地污染治理,这些厂区一般在老城市的郊区,现在早已发展成为新城市的中心区域了,可以通过土地增值来筹措到足够的修复资金。所以,土壤修复企业要不断调整自身布局,找到自身的盈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