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一场以市场化手段倒逼节能降耗的行动,正在浙江全省铺开。除了长兴,海宁的要素资源配置改革试点,根据企业的社会贡献度,进行土地、用电、用能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正为全省其他地方探索一条可行路径。
进入“十二五”的第四个年头,我省节能降耗工作压力不小。据国务院下达的指标,“十二五”我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能耗指标比全国多下降两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三年,我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2.35%,超过国家进度目标要求。但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2014年至2015年两年单位GDP能耗累计还需下降6.45%,任务不轻。”省经信委资源处相关负责人解释。
“今年一季度,又有108家企业被征收差别电价994万元。”省经信委运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共有121家企业被征收差别电价2940万元,去年我省又对124家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包括永强自供区1家),征收差别电价6024万余元。而征收的差别电价返回当地政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市场化手段的倒逼下,我省工业领域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当前,全省1220家“万吨千家”企业(单位)实现节能量398.13万吨标准煤,累计完成节能量905.34万吨标准煤,已完成“十二五”节能量目标进度的90%。同时,在电力、建材、化纤、造纸等高耗能行业,一批节能低碳标兵企业诞生,全省已树立了12个节能“领跑者”标杆企业。数据显示,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2011年到2013年三年累计下降了16.4%。
市场化用能导向的调整,促使我省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省节能降耗办公室数据统计,2013年浙江省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含省外调入水电)折合约218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9%,预计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同时,我省加快推动光伏应用。2013年,全省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到1447万千瓦时,是2012年的7.8倍。根据《浙江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工作方案(2014-2017)》,我省力争到2017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