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海润光伏杨怀进:光伏行业需要“狮子王”

   2015-11-23 人民网江苏视窗2900
核心提示:编者按:三年前,中国光伏产业已发展成为占全球光伏市场60%以上,而江苏省光伏产业规模就占了全国的1 2。近年来,由于经历了欧盟、澳大利亚等

编者按:

三年前,中国光伏产业已发展成为占全球光伏市场60%以上,而江苏省光伏产业规模就占了全国的1/2。近年来,由于经历了欧盟、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风波后,我国光伏企业正在遭遇致命的打击。在国内大部分的生产企业大都选择了停产之时,我们再次欣喜看到了江苏的一批光伏企业,克难进取,触底反弹,稳健复苏。记者现推出这组“江苏光伏产业逆势复苏”系列报道,试图为我国光伏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作为公认的行业先行者,杨怀进对国内的光伏发展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

“光伏教父”、“光伏拓荒者”、“精神领袖”,在他身上有着多个耀眼的光环。有人说,如果要给发展仅十余年的中国光伏业著书,那么,他肯定占有相当篇幅。

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曾与施正荣共同创立无锡尚德,在将尚德送上纽交所的前夕选择出走,后又陆续创办或参与创办中电光伏、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并最终促成这些企业上市,他就是现任海润光伏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杨怀进。秋冬之交,在位于无锡的办公室里,杨怀进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面前的他虽已是满头银发,眼神却依然坚毅,作为公认的行业先行者,杨怀进对国内的光伏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它曾疯狂,也曾经历洗礼,如今又重新上路,它存在问题也充满希望。对于光伏行业,杨怀进说,自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希望能呵护它健康成长。”

在采访中,面对记者提出的“亏损”、“出售电站”等敏感话题,杨怀进表现得很坦诚。他说,光伏行业在一段时间里经历了动荡,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并不理性。作为行业“老人”,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全方位了解光伏行业,回归理性。

人民网:近来,对于行业回暖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作为国内光伏拓荒者,您见证了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您认为行业真正回暖了吗?为什么?

杨怀进:我并不认可回暖的说法。中国光伏行业之所以在早期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欧美国家的需求,中国企业率先看到了它的商机,蜂拥而至。但是,与改革开放以来其他行业一样,由于短时期内缺乏创新和盲目扩产,导致阶段性产能严重过剩,再加上欧美双反降临,行业进入洗牌和整合阶段,目前应该是处在恢复期。

但是,就在这种动荡中,我们的光伏产业却依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不论是产能还是技术都在快速发展。

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光伏装机成本从100元/瓦下降到现在平均7元/瓦,度电成本从过去的8元下降到现在0.9元以下,这些都表明这个行业在中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现在,产业经历暴利和洗牌后,大家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扩大产能,加上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一些企业利润得以提升。但是这不意味着洗牌已经结束,我认为行业将进行持续产业整合,向规模化和高技术含量进步,过去那种盲目扩张,无序竞争终将消失。

人民网:众所周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近十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达到千亿元的GDP产值,同时也经历了寒冬,您认为,中国光伏业近十年里有哪些教训值得思考?

杨怀进:从企业角度来说,这个行业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遭受的教训是一样的。光伏行业是时代给予中国的一个非常好的产业机遇,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很好的抓住这一机遇,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目前多数光伏企业并没有建立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在技术研发和公司发展战略上更是着力太少。说的大一点,这是“企业家精神”问题。由于缺乏社会和行业责任感,最终导致行业陷入混乱,太多企业只是利用了这个行业来攫取短期利润,而并未意识到这个行业的本质是能源,是国家命脉、是民族希望,每一个投身于其中的人都应该严肃而认真地来考虑行业的健康发展问题,在爱护、保护这个新兴产业的前提下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

所以,目前全世界光伏制造的70%在中国,全世界光伏产值达到3.6万亿美元,中国占了三分之一,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的光伏企业。

从政府层面来说,光伏行业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只手。所以我认为,政府要明白,民营企业需要引导,他们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一方面来自于政策红利,另一方面来自于“精神关怀”,要像医生一样给企业“号脉”,及时发现企业的问题,并帮助解决。这样做政府这只手才是有温暖的手。而不是只凭外界一些对行业只言片语的认识,受短期政绩的驱使,盲目地支持或者冷落光伏。

人民网: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国内光伏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作为业内人士,您觉得目前企业哪些方面更迫切的需要支持?

杨怀进:我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在支持行业发展时,应该集中资源扶优扶强,注重培养行业的“狮子王”。说这个话,我并不是站在海润光伏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作为见证了这个行业发展的来龙去脉的普通一员,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我觉得,一个行业没有狮子王就没有秩序,行业就会处于混乱中,这是不可持续的状态,也是对社会资源和投资的浪费。

中国光伏行业从原材料到装备制造再到产品等全在国内,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个产业具备这种全产业链条件,它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拳头产业。因此,要让这个产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应该在资源上向大企业倾斜,鼓励大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让国内光伏行业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才能让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至于要成为狮子王,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我觉得,首先就是政府制定政策时不要像撒胡椒面一样,平均分散的撒向所有企业,而是有选择性地扶持几家优质的,有发展潜质的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快速成长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否则,目前光伏行业里有规模的至少上百家企业,要是个个都平均分配资源,那么一方面是没办法快速帮助优质企业形成产业发展的巨大带动力,另一方面,资源投入少了行业不见效果,投入大了国家又吃不消。就好比韩国倾全国之力培养了现代、大宇、三星等大公司,我认为中国也可以用这个产业的巨大体量来培养出一些千亿级市值的光伏企业。而且我坚信,中国的光伏产业未来一定会继续整合,朝着集中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认为这个整合的原则最好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就是银行、政府、供应商、员工等方方面面的利益都要尽量保全的,让整合的过程更加健康,整合的结果让大家都比较舒服。就像一个病人,如果不是无药可救,那就最好把他调理出来,而不是说得了感冒就对他不抱希望,等着他死,然后去摘取他的器官。

企业的发展之路,就像人的一生一样,没有哪个奋斗者的发展路途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高峰与低谷,只要体魄还够强健,在陷入谷底的时候只要能够借到力,触底反弹也会轻而易举。就像当年的国开行愿意去深入了解华为、并且坚定地去支持它一样,当现在大家都在仰望华为并羡慕国开行的丰厚回报时,是否想过在华为的冬天,当大家都对其恐惧的时候,只有国开行清醒地看到了华为的价值?所以,我们的政府、银行、投资者、媒体等方方面面,在这个时候能做的不只是在旁边看着或者是唱衰、惋惜,其实大家还可以再多做一些,比如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的症结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是否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如过不是,那么如何借助各自的资源和力量,来帮助企业排除症结,恢复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使公共资源的支持与资本市场资源支撑都联动起来,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投资和重组的过程。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多考虑可操作性。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西部地区,光伏电站较多,但却不断出现弃光限电,而东部地区用电需求量大,光伏电站数量却很少。针对上述现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应当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企业在东部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尤其在光伏用地的性质壁垒上,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破解瓶颈,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此外,光伏电站投资在发展中还遇到了“资源换装备”的问题。企业在地方建设电站,当地政府部门便要求“资源换装备”,给你审批一个电站项目,你就要在地方建设一个制造工厂。这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于企业也是很大的负担,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

人民网: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讨论稿)》提出了将实行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上网标杆电价随发展规模逐步降低的新政。引起业内普遍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光伏属于新兴行业,过早削减补贴,会对行业产生不利影响,您怎么看?

杨怀进:削减补贴是行业发展的规律,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光伏行业的补贴也应该不断削减。但是我认为,目前的光伏行业还处于相对脆弱的阶段,现在就开始削减补贴,在时机的选择上可以再考虑,应该有一个过渡和调整的过程。

人民网:从2009年您率专业团队重组海润光伏至今,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目前海润的策略是什么?

杨怀进: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在2011年之前将制造业务的产业链拉长,规模和产能扩大,让海润光伏迅速成为了中国光伏产业重要的一员。 二是组建了一个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让海润光伏从一个家族企业变成股份制企业和真正的公众公司。三是在2011年,我们意识到光伏制造市场已经饱和,便开始向产业下游延伸,加快转型,在海外建设电站项目。目前海润光伏在海外7个国家都建成了电站项目,实现了并网发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相关人才,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四是在2012年,海润光伏登陆A股市场,并成功融资38亿元,化解了行业不景气带给企业的包袱,改善了财务状况,让海润光伏在行业动荡中生存了下来。

人民网:您觉得海润光伏目前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杨怀进:光伏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很大波折,但是还属于新兴行业。我认为,目前行业还处于战略准备阶段和力量储备阶段。我们深耕这个行业,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由此,我们对于产业发展有着自己的判断,我们是冷静的。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优势。

同时,海润光伏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国际化团队,我们从2011年至今,已经在7个国家成功建成了超过1.3GW的电站项目,这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力量和国际化的水平,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总是说,现在的光伏行业,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只跑了前几公里,还不必看重排名,因为这个排名仅仅是马拉松比赛中前几公里的成绩。行业处于转型阶段,未来发展的空间和纵深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本市场的平台,在未来的比赛中,肯定能大显身手。

人民网:近两年来,海润光伏连续推出“电站打包销售”的模式,有业内人士认为海润是不得已,要通过卖掉成熟电站的方式来继续维持业务。您是怎样认为的?

杨怀进:这只是光伏企业众多的盈利模式之一,相信目前行业里选择这种模式的企业不会少。所以,这种所谓的“不得不出售电站”的说法,显然是在没有调研行业的基础上对光伏电站业务模式的一种曲解。

众所周知,光伏电站的资金占用量较大,许多转型中的光伏企业为了在短期内回笼资金、盈利,并且在不断地开发、建设电站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资源,选择的经营模式就是建设电站、然后出售。当然,光伏电站是优质资产,是可以有长期收益的项目,在未来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我们也一定会考虑适量持有。这就像地产一样,地产开发商将房子建起来后,大部分卖给消费者回笼资金,然后再少量持有来赚取租金,两种模式都很正常。

有人认为,现在是持有电站的好时机,过几年,随着开发的加快,电站将成为稀缺资源。到时就晚了。我觉得,大家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以目前的发展来看,广大的非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上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的市场没有开发。在行业调整阶段,就选择持有电站,对于资金不充足的企业来说,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包袱,并不明智。

人民网:您怎么看待过去几年海润光伏亏损这件事?

杨怀进: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不回避的。众所周知,这个行业在最近几年出现了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全行业都是亏损的。我们并不是魔术师,无法做到大家都亏损的情况下,唯独我们实现逆势盈利。但从综合前几年的亏损总额来看,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适时的停止扩产,快速转型,已经将亏损控制到最小化。此外,光伏电站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与制造领域相比,资金占用量不是一个量级,这导致了我们的财务成本一直较高。这些都是我们亏损的因素,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如何正视,并且去不断克服。

人民网:您能否给我们描绘下未来的海润?

杨怀进:我希望海润光伏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有实力有品牌的、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能源供应商,发展成为千亿级市值的企业,并且能够打造出一只更专业,更具备责任意识的团队。

这是我的一个愿景。我出生在长江边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有广阔的田野和滚滚的长江,这样的环境时刻激发和提醒我自己要做胸怀宽广的人。我也希望我们的企业也具备这样的潜质,可以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一直要求自己能够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