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垃圾焚烧新国标:争议下的“惑”与“行”(中)

   2015-11-24 高能环境2910
核心提示:民众之惑关于垃圾的争议与疑惑,似乎从未停止。一边是垃圾数量逐年递增,一边是处理能力相形见绌;一边是垃圾场该建,一边是别建在我家后院。如

民众之“惑”

关于垃圾的争议与疑惑,似乎从未停止。

一边是垃圾数量逐年递增,一边是处理能力相形见绌;一边是“垃圾场该建”,一边是“别建在我家后院”。

如何处理好垃圾?政府部门左右为难,周边居民坐立不安,垃圾处理项目进退失据。

人人制造垃圾,人人讨厌垃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是公认的难题。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反建”事例表明,“垃圾之歌”一直充满起伏的旋律。或回收,或填埋,或焚烧,或堆肥……我们丢弃的垃圾,或许比史料更能真实地记录生活。选择处理垃圾方式的过程,甚至可以映射出文明、人性和公共治理的状态。

然而,没有选择的是,日益增长的垃圾产生量与现实的处理能力之间始终存在缺口。垃圾时时刻刻产生,若“处理”跑不赢“产生”的速度,就会“兵临城下”;若处理质量低于科学标准和公众预期,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甚至伤了民心。

垃圾问题到底是技术还是社会问题?是理念还是实践问题?是政府还是民众的问题?

随着新环保法以及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出台,国家逐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及排放标准,勒紧了监管的“紧箍咒”。

虽然诸多方面新国标的指标都渐趋严格,但提起垃圾焚烧厂,不少市民心中还是有不少的疑惑,比如:垃圾焚烧技术能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有没能力按照欧盟最新标准做好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和运营,臭气、二噁英等污染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业内人士认为,垃圾焚烧处理行业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公众所需要的是运营企业对环保承诺百分百的兑现。但是,不断拉低垃圾处理费,以低价中标的方式为后期不规范的运营埋下伏笔,令整个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日渐显现,最终会加深公众对垃圾焚烧行业的误解,使“邻避运动”演变得更加激烈。

垃圾焚烧释疑关键在于信息公开,但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比如,含有大量重金属和二噁英的固体废物飞灰却始终未进入公众的视野。据了解,从过去数年民间环保组织申请公开十余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飞灰转运和处置的登记记录信息时,没有一个焚烧厂和环保部门公开过相关信息。

寻求突围

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文龙及其团队就垃圾焚烧处理项目进行搜集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4月,全国垃圾焚烧厂建成投产规模约为22万吨/日,在建约11.9万吨/日。二者合计超过“十二五”垃圾焚烧项目目标规模。

对于接下来“十三五”的五年,徐文龙认为仍然会保持快速的发展趋势。包括目前正在建设的、筹建的、已经签约的,这些都会是未来五年的增长点。据徐文龙的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4月,包含在建、筹建、签约的垃圾焚烧项目规模将有24.327万吨/日,比目前已建成的项目规模总和还多,垃圾焚烧逐渐成为主流的处理趋势。

垃圾焚烧还在继续,探索“垃圾围城”新路仍在突围。自然大学垃圾学院研究员陈立雯认为,目前,全国160余座在运行的垃圾焚烧厂已经进入新标准执行倒计时,因而迫切需要公众参与监督,推动政府督促企业的整改,推进企业升级净化系统、提高运行标准。而信息披露尤其是在线监测信息的实时公开,是提高政府执法力度,推进企业整改的最重要动力。

首先,应加强监管

专家认为,不管这次修订的标准有多么严格,对于监管的信息,环保部门如果不能向社会公布并接受公众监督的话,那么无论是企业自行监测的信息,还是环保部门的官方检测都将毫无意义。

目前,据了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超过80亿吨,占地80多万亩,且垃圾产生量仍以5%~8%的速度增长,占地量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垃圾围城”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凸现,给中国城市敲响警钟。如何有效处置这些垃圾,成了摆在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赫晓霞强调,“除环保部门的例行监测外,还应鼓励和推动社会监督;发展企业周边的社区居民成为环保志愿者,通过直接观察,如道路遗撒、恶臭发生、烟囱排放异常等现象,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鼓励一些环保类社会组织参与便携式环境监测,可更及时地发现问题。”

徐海云对此持同样态度。

徐海云表示,要将新国标执行到位,必须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落实监管制度、监管资金等;避免垃圾处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对真正做好的生活垃圾焚烧企业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那些不达标的要依法处罚。

其次,信息公开透明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的逐年增长,“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垃圾焚烧必然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预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投产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超过300座。

然而,由于担心对居住环境产生损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往往受到周边居民的抵制而搁浅,即所谓“邻避”现象。如何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固废处理行业面临的挑战,其实同时也是机遇,要做到化“危”为“机”。

环保组织建议,应加大污染物信息公开力度,实现百分百垃圾焚烧厂在线公布监测数据,尤其二噁英类、飞灰类的信息公开。比如在提到垃圾焚烧处理时,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都习惯列举日本、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的成功案例。但专家认为,国外的一些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之所以能与周围的居民和谐相处,并让人感觉到垃圾在焚烧过程中是安全、可靠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整个垃圾焚烧的处理都是一个公开且透明的过程。

然而,对于环保部门和垃圾焚烧厂而言,做到信息公开似乎不容易。

陈立雯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推进垃圾焚烧厂的清洁运行:敦促生活垃圾焚烧厂加快污染控制技术整改,确保2016年1月1日达到新标准要求。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现全国100%垃圾焚烧厂在线公布监测数据。彻查生活垃圾焚烧厂违法运行行为,保证“不验收不运行,不整改不运行”。加强环保部门,尤其是二三线市县级环保部门对信息公开的执行力度。

最后,企业应规范自身

专家认为,坚持规范和高标准运营,坚持持之以恒的理念,才能消除恐慌,取信于民。这是民众与政府、与垃圾焚烧企业之间和谐共存的最终之道,也是消除民众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的最优之道。

公众对现代焚烧技术能否有效分解二噁英存有疑虑;当前各家企业技术和实力参差不齐,行业内存在多种运营水平的情况。因此企业不但要从自身出发,规范自身,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勒紧监管的紧箍咒。

国内公众正是被二噁英牵动了敏感的神经,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担心是被‘放大化’了”,尽管当前的现代化垃圾焚烧技术能够将二噁英有效分解,但民众仍旧对此持有疑虑,因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

国内垃圾焚烧市场准入标准正在逐渐完善与提高,当前各家企业技术和实力参差不齐,导致行业存在多种运营水平的情况。垃圾焚烧行业是高技术含量行业,只有行业内企业都认清楚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涉及百姓民生的基础设施,是解决污染的设施这一核心属性,坚持规范的运营,坚持高标准的运营,坚持持之以恒的理念,才能消除恐慌,取信于民。这是民众与政府、与垃圾焚烧企业之间和谐共存的最终之道,也是消除民众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的最优之道。

专家分析认为,从目前国内和国际上的技术来看,一些垃圾焚烧企业和公众之间矛盾的发生,其实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企业规范操作,进行透明公开的管理,矛盾和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