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机器人市场风起云涌 本土企业如何迎战?

   2015-11-26 机器人网2300
核心提示:11月23日至25日,世界各国机器人产业的精英翘楚齐集京城,参加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

11月23日至25日,世界各国机器人产业的精英翘楚齐集京城,参加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大会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分为2015世界机器人论坛、201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3大部分,展示机器人产品,聚焦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为机器人全球最大市场,2014年中国市场增幅54%,仍然保持全球最大市场。现在中国机器人大的开发区、产业园有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上千家,有一定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有700~800家。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主席顾问中村道治认为,机器人是个跨学科行业,包括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电力控制等,必须要实现技术的重新定义,包括集成驾驶技术、感应技术,来不断地实现新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包括纳米技术、生命技术和制造业信息等。“服务机器人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出行辅助机器人和一些其他机器人已经进行了安全测试,当然也要考虑国际机器人安全标准,要促进建立ISO的国际机器人安全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合作。”中村道治说。

中国机器人的挑战

有了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就可以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水平超越了所有国家吗?中国的机器人与世界水平相比,究竟差在哪儿?面对外国机器人的强势来袭,国产机器人保卫战将如何进行?日本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他们原装照搬不动是欧美的技术来做他们的生产线,国内的技术在这个领域上,不管是技术的精度、稳定性还达不到一个相对应的标准。”

当日本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汽车生产线和产品时,这句“原装不动照搬”或许并没有掺杂太多的情感,但是,这句话背后却是一个沉痛的现实:在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制造业领域,我国确实“技不如人”!

2013年,我国购买并组装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所谓六轴机器人是指可以驱动六个关节旋转的机器人。它们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

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李先生说,90%以上的企业都在用进口机器人,整车上的技术都在日本或欧美这些国家。形象地说,外国机器人已经悄无声息地打入中国境内,而且进军的领域多是产业制高点。除了汽车制造业,包括电子行业、金属、橡胶、食品等多个应用机器人的行业,国产机器人的情况都不乐观。国产机器人主要还是以3轴和4轴机器人为主,应用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同时,国产机器人在单品价格上比进口机器人便宜,但有限。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打不起来,原因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龙兴元告诉记者,国外有人说,不给中国人这个东西,中国的机器人就站不起来,只能跪着。长龙兴元口中的让机器人能站起来的东西,就是机器人减速器,俗称“机器人关节”。事实上,此前国产机器人配备的“关节”大多产自日本、斯洛伐克等国。

龙兴元叹口气说,弄了半天市场,弄了半天推广,中国连个软件费都拿不到。比如六关节机器人,整个合成的一个120多公斤的机器人也就30多万,可光关节就28万多,那不是被别人白拿走了吗?

机器关节技术现在已经有所突破,秦川BX系列减速器已经上市,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全部量产,所以常常陷于被国外企业绞杀的境地。龙兴元告诉记者,机器人六个关节是一组,秦川过去只能生产出三个,这三个价格便宜质量好,国内下游企业想买,可另外三个还得去外国公司那里买,于是外国企业就坐地起价:三个价格直接变成了六个的价格。

有了关节,机器人能站起来了,可这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行走”、跑步”,甚至“思考”、“交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核心零部件。这个尴尬场景的背后,是中国机器人研发人才的空缺,甚至落入“无人可用”的境地。广州数控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军介绍,去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销量达到5.7万台套。以每台机器需要两个技术性蓝领工人计算,至少多出了10万岗位,但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和市场供给之间却有“差距”,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的能力之间也有“差距”。

当外国机器人强势来袭,国产机器人保卫战将如何进行?怎样才能填补机器人研发技术人才的缺口?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振中认为,建设“孵化器”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通过大企业的培育与带动,真正让人才和市场挂钩。他们现在提出“全球开放创新战略”,将利用五至十年时间建设 “全球机器人产业开放创新中心”和机器人产业集群基地。据了解,建成后,将培育几百家中小创新企业,带动产业投资5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可达300亿元。

中国占世界1/4排名第一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发布名为《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突破式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最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工程学三大前沿技术的专利申请方面表现抢眼。其中,自2005年以来,在全球3D打印和机器人工程学领域的专利申请中,有超过1/4来自中国,这一占比为世界各国之最。在纳米技术方面,中国是第三大专利申请来源国,占全球申请量的近15%。

由此可见,在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工程学等三大前沿技术专利布局领域,中国已当之无愧的位列全球三强,那么,这将会给我国或相应技术应用带来那些改变呢?

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三大前沿技术领域,我国有望摆脱长期“受制于人”困局。报告显示,世界前10位拥有最多机器人技术专利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全部位于亚洲,中国占6个,而且前3名都来自中国。这10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韩国电子和电信研究所、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日本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在包括互联网等在内的技术积累长期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这导致我国在参与相应技术标准制定中话语权有限,符合我们利益诉求的内容无法得到更多体现;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研究及布局上缺失,使得一些新技术进入应用市场时,我国相应行业又长期处于“受制于人”困局,引入时间及条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技术强国之手,要么需要付出巨大的引进成本,要么被个别国家长期实施“拦截”,严重束缚了我国在特定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

如今,我国在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工程学等领域,专利布局位列全球三强,不仅将大幅提升我国在新技术领域的自主权,更重要的是,我国将有能力或机会据此参与主导新技术全球标准制定。

此外,对于其他国家开出的技术合作条件或方案,我们将有更大的选择权或交叉许可谈判权,不仅可以摆脱受制于人困局,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实现对部分国家技术霸权的有效制衡。

其次,在国内应用实践来看,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内容的“双创”浪潮,将会更加有底气和基础。

报告显示,1995年以来全球前10位拥有最多3D打印技术专利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中,中国占6个,前三名中有两个来自中国,这10所高校或科研机构依次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北京工业大学。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的全球性、即时性等优势,大范围消除或缩小了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新技术研究、跟踪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各类技术信息在各国间平等、公平、快速的传播,只要长期跟踪,很少有国家能独占特定技术或应用,各国在新技术、高科技的研究布局基本可处在同一起跑线。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各个领域能快速将本专业的先进观点或创意采集上来,并利用互联网连接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同步跟踪共同研究,实现集众智促创新。从某种程度来看,与全球同步或领先全球,或将成为我国未来在越来越多新技术、高科技研究或发展的全新起点。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罗马不是一日建成”,虽然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正在不断减小,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已经实现全面超越,还需要各领域、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长期积累、前瞻布局和低调创新。

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为22.5万台,中国销量约占四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存在明显差距: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偏低,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控制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研发能力不足,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也显示,1995年以来全球前10位拥有最多3D打印技术专利的企业则完全被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三国的企业“包揽”。这表明虽然在前沿技术领域我们与发到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补。

韩国机器人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25日,2015年中韩机器人产业洽谈会在东莞举行,韩国机器人巨头现代重工等9家企业、中方50多家企业共同参加本次洽谈会,围绕共同研发、投资合作及采购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双方表示,东莞拥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也是全国机器人产业领军城市,中韩双方在“世界工厂”浓厚的产业氛围更容易擦出火花。

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工作人员表示,参与洽谈会的不少中方企业都是首次接触国外企业。

在洽谈会现场,韩国机器人领域的领头羊——现代重工最引人瞩目。据了解,现代重工从1984年开始自主研发领先世界技术水平的工业机器人,其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我们与国外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比较少,希望这次通过与韩国企业的交流,能够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模式,同时跟韩企建立合作。”东莞一家自动化设备企业表示,国内市面上韩国产品较少,正在考虑代理韩国的产品。

此外,本次活动还增加了中韩企业1对1洽谈以及实地探访企业的环节。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特别邀请韩国企业参观东莞知名企业海陆通科技,双方企业表示,将围绕共同研发、投资合作及采购等事宜进行深入沟通合作。

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市场上销售工业机器人数量早在2013年就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占据了全球需求量的20%以上。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机器人生产商的必争之地。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中国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却很低,在中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只拥有30台机器人,与韩国的437台相差甚远。

“本次洽谈会充分体现了韩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该工作人员说,本次洽谈会是探索中韩机器人产业合作的有益尝试,除了资源合作交易外,希望本次洽谈会提供相互借鉴的交流平台,为两国的产业发展发挥指导意义。

本次洽谈会由东莞市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联合举办。

中国工业自动化势在必行

西媒称,不久前中国新华社推出了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中国国家航天局11月推出了外观非常像钢铁侠的探月机器人“小天”,与此同时,一位机器人“伴娘”也在11月亮相天津。虽然离复制出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迪克描写的《机器人梦见电子羊》还很遥远,但中国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发展正在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据西班牙《世界报》11月24日报道,与中国的机器人市场相关的是中国工业需要实现现代化。中国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表示,中国每百万名工人拥有23台机器人,远低于58台的世界平均水平。在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引向服务业的当下,工业的自动化势在必行。

报道称,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10月表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快速增长,完全没有受到当前中国工业其他领域增长放缓的影响。事实上,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中国的机器人销售将从2014年的5.7万台增长至2018年的15万台,2015年已经是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报道称,目前中国采购的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均由外国生产,与此同时,随着投资的加大,中国自己的机器人产业也正经历迅速增长。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戴柳在201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表示,未来机器人不仅将统领汽车制造和电子等传统工业领域,很快还将开拓到服务产业,甚至安全领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