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再论垃圾焚烧低价抢标:政府生病企业吃药 拖累整个行业中毒

   2015-11-27 千篇一绿2200
核心提示:政府作为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降低价格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政府生病企业吃药,个别企业吃药整个行业中毒,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成了公众眼里的病

政府作为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降低价格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政府生病企业吃药,个别企业吃药整个行业中毒,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成了公众眼里的病人。

1 政府生病企业吃药

2015年迄今,一些地方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处理费中标价屡创新低。从5月份山东新泰项目中标价的48元/吨,陡然降至8月份安徽蚌埠项目的26.8元/吨,直至9月份江苏高邮项目再次刷新纪录:26.5元/吨。个别项目价格偏低也许不足为虑,但趋势令人恐惧。

未中标的企业指责刷新低价的同行,呼吁行业自律,但又竞相降价,裹挟了整个行业。舆论棒喝也不能唤醒整个行业走出这个“囚徒困境”。已有企业负责人担忧:“一些早期按照合理价格建成的项目,不仅无法按照协议进行合理提价,甚至还有依据这种低价趋势降价的可能。”也有地方政府在质疑:“到底是以前的企业忽悠了政府,还是现在的政府在忽悠企业?”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真的是不良企业的投机和恶意吗?未必这么简单。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收益大致有两类:地方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理费和焚烧垃圾电价收入。26.5元/吨,一个规模1000吨/天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处理约36万吨垃圾,地方支付的费用只有区区约960万元。而电价收入却超过5000万元。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垃圾处理政策导向是:全国人民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基金帮助建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地方处理当地的垃圾。补贴收益占比越高,这种情况越明显。更多的政府会仿效跟进,更低的价格还会出现。

政府作为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能否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在垃圾焚烧的环保标准方面PK,不要引导企业PK价格?说白了,降低价格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

综观欧美日韩和台湾地区的垃圾焚烧处理政策,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会允许当地政府将责任降到如此地步。无论参与各方出于什么目的,结果就是政府少承担责任,企业多承担压力。政府生病企业吃药,个别企业吃药整个行业中毒,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成了公众眼里的病人。

2 “牛鼻子”是运营

“低价中标风波”引出的话题可归纳为:专家指出环保是要砸钱的——媒体质疑低价高标准的可行性——企业辩解低价不一定低质——公众本来就不愿意,现在有了反对的抓手。

但是,反对焚烧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担心焚烧垃圾时产生危害;反对低价也是表面现象,其落脚点也是担心低成本无法保证高标准的焚烧运营。低价高质,不是靠宣传和承诺实现的,而是通过“运营”来证明的。即使是企业的收益,也不是靠投资项目来实现的,最终必须通过运营项目来实现。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或导致环境问题。

所有问题的落脚点都指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运营上,所有问题的解决也必须通过运营来解决。运营才是我们了解和监督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牛鼻子”。

既然如此,我们不必争论“低价中标”的合理性,因为这是企业私事,局外人是弄不明白的,有太多的主客观因素可以影响价格,我们可以和应该关注的是这些项目是否“运营”优秀。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改革的抓手,其核心就是用“宽进严管”取代“严进宽管”,从重审批转为重监管。与其严进宽管,不如宽进严管,让企业把精力和资源放在运营好项目上,公众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的监管上。相信随着公众将关注重点转移到“运营”,必将促使企业工作重心的转移,确保项目运营好需要花多少成本就会浮现出来,价格自然回归理性。

3 企业应乐于见人

困扰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一些企业的空炮宣传和不良运营劣迹;另一个是公众普遍担心不能严格按照承诺把建成的项目运营好。其他都是基于这两点的表面问题。

应该承认,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普遍存在重“资”、轻“建”、忽视“养”的粗放发展模式。众多项目的建成投运,没有从根本上打消公众的疑虑,就是因为整个行业普遍缺乏面对媒体和公众的勇气,以及时有可以坐实的负面报道,就是行业对“运营”重视不够,羞于见人。截至2015年9月底,中国内地建成投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近220座,已处在公众的全方位的监视之下,不允许在建成项目运营上心存侥幸。

早期国内推进垃圾焚烧,就是通过邀请公众去国外亲自参观运营良好的垃圾焚烧项目来争取理解和支持的,例如激起“反烧”风波的杭州市余杭垃圾焚烧项目便是如此。

2014年5月,杭州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项目引发聚集抗议。

2015年9月16日,在参加完“走近垃圾焚烧电厂”活动之后,有参观者撰文“听好千遍,不如看好一回”,道出了公众真正希望以什么方式来了解和认识这个行业,真正关注和担忧的落脚点就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运营优劣。

投资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只是2-3年的事,而运营却是20-30年的事。因此,电力系统流行一个说法:“规划设计为建设服务,建设为运营服务,运营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企业利益”。“运营”既是投资、建设的终点,也是企业实现利润的起点,更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证明自己和取信公众的关键,理当重视。重视“运营”还可以发现和完善投资、设计和建设环节的问题和不足。

今天行业热议的“蓝色梦烧2.0”,就是典型企业在借鉴参考国外经验基础上,憧憬实现“废物处理高标准、利用高效率”的目标,其支撑点和落脚点正是“运营”。“辩‘好’千遍,不如证‘好’一回”。当大量运营优秀的垃圾焚烧电厂自信地展示在公众面前的时候,“焚烧”之争、“价格”之惑可以解矣。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