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改委、住建部等部委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背景下,如何引导规范与建筑休戚相关的建材市场,如今高层已有了想法。来自住建部、工信部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的一位官员透露,由住建部和工信部牵头,绿色建材标识马上要开始发放,以推进绿色建筑计划进程。目前正寻找第三方的评价机构,未来在国家、地方层面展开评价工作,预计今年可正式启动。
实际上,规范和引导建材市场,也是当下房企的呼声。
“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为什么要自己做建材产品的监测中心?”6月13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时宇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市面上正规监测中心太少,建材审查乱象需要小心。
时宇揭开了是建材质量审查的潜规则。他指出,行业内实际都知道,如果建材商和一个非正规的第三方监测机构走走关系送好处,很容易得到合格或优良的绿色建材质量检验报告。甚至更有建材厂商拿别人的涂料代替自己的产品送审,结果还会拿到不错的检验成绩。
作为新生名词的绿色建材,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态势。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简称CTC)一位负责人表示,绿色建材指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但目前厂商宣传的绿色建材,往往仅具备某一方面的绿建属性。也有不法厂商虚假炒作绿色建材,误导消费者。
住建部、工信部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成员、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院长马眷荣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厂家靠给审查方输送利益,拿别人产品替考绿色建材审查的情况是违反道德甚至法律规定,这种情况如审查通过也应标注仅对送审来样负责,如想拿到全部认证需审查方到厂家抽检方可。建材市场也应建立起信用体系,将一些不道德的厂商拉入“黑名单”。
对绿色建材资格铤而走险的追逐背后,是看似庞大的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按照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据相关测算,按照上述发展目标,至少可带动2万亿元的绿色建材消费。
而部委对绿色建材的逻辑又是怎样的呢?马眷荣指出,绿色建材市场或比测算得还要大。除了绿色建筑外,所有土木工程都用材料。目前我们提的是绿色导向要求,故而所有建材都希望进入绿色名单,扩大销售额。政府层面会逐步控制,绿色建筑优先选用绿色建材,未来会改成必须选用绿色建材。政府引导建材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方向发展,而不转向的建材产品进入市场会越来越难。绿色建材推动绿色建筑计划开展,当有一天城市都是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就要退出了,因为它成为了当时再普通不过的房子。
据CTC透露,其受住建部及工信部委托已进行过对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和绿色建材认证制度和产品目录的研究。而马眷荣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实际政府层面的绿色建材标识马上要开始发放,这个标识计划牵头的是工信部和住建部,目前仍在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的评价机构,同时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将对评价工作展开不同分工,预计今年便可正式启动。
“我国现有的建材类标准1000余个,生成绿色建材标准为绿色建筑服务并不容易”。马眷荣指出,从绿色建材发放标识到全面应用到绿色建筑上需要8-10年的时间。具体原因,因需要考核的数据很多,如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会视建材项目评级成熟度逐步导向建筑市场。如水泥环评、能耗等评审条件就较充分,则会优先导向市场。
但在时宇的眼里,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仍只是看起来美好。他表示,到2013年底,万科完成绿色建筑1707万平方米,占全国目前总面积的10%。别人觉得万科领先,实际却是绿色建筑的悲哀。绿色建筑每平方米成本高出普通住宅100元左右,很多开发商不愿投入到这项事业中,究其原因是社会上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不够,消费者不愿为绿色建筑买单,开发商也不愿自掏腰包。
绿色建筑到底能走多远,除了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外,更为重要的则是企业和消费者的认知。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