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日前透露,“土十条”即将推出。这也意味着,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出台后,三大战役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战役也即将正式揭幕。
“土十条”即《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也被环保部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作为土壤管理和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规划,“土十条”将会制定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具体“时间表”,总体上将把土壤污染划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进行监管治理和保护,争取到2020年土壤恶化情况得到遏制。与此同时,国家也会酝酿一系列鼓励政策,并逐步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在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环保产业的产值最高达35%,但在我国,目前这一数字不到1%。2014年4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其中耕地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污染耕地面积为1.5万亿亩。
在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看来,“土十条”在国家层面要有一个阶段性的控制目标。此外,“土十条”还需解决污染治理的模式问题。
目前的三种主要治理模式是:谁污染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以及国家承担。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看好PPP在土壤污染治理领域的前景,“耕地政策的一个重大的改变是‘十三五’提出了休耕和轮作,意味着土地在使用上可以做结构调整。对于土壤污染治理来说这是很重要的条件,以前必须种粮食的时候私人资金是进不去的,做不了PPP,现在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结构来解决PPP模式的问题。而工业场地修复则主要靠商业资金。”
土壤污染治理未来的市场空间可以有多大?据张益分析,仅今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而明年有可能超过300亿元,未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应该会达到10万亿级别。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预测,“土十条”出台后这个市场至少有30%至50%的增长。
目前,土壤修复市场八九成的份额由主要的几家龙头企业占据,而争夺这一市场的企业约有2000家,因此较普遍出现中小企业低价竞标最终无法完工的弊病。
“国家倡导供给侧改革,修复也是一个供给侧,未来几家龙头企业占据垄断地位的问题会被打破,不会再是单一化,土壤修复的服务会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高胜达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