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上很多客户都在问我关于兼容电子镇流器的灯管产品,这似乎变成了LED照明市场近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也难怪,本年度香港灯饰展的十大爆款产品中,有三款产品都是此类兼容型的LED T8灯管。另一方面,这类产品在2015年北美市场的几大照明品牌均发生了大规模召回事件,Cree和OSRAM都深陷其中,成为了本年度LED照明市场召回产品中“爆款”。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许,我们现在应该花点时间来仔细谈谈这类产品。
在照明领域中,作为一种传统光源的荧光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商店、办公室、停车库、工厂等商用、民用场所被大量采用。荧光灯本质上是一种低压气体放电灯,工作时表现为负阻特性,在工作时需要配套的电子镇流器,实现荧光灯高压点火和稳定工作的基本功能。而用新型的LED灯管去替换传统的荧光灯管,安装过程中则需要去除原有的电子镇流器或者将它直接旁路。重新布线涉及到许多电气安全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有电工证和购买社保,这大大增加了LED灯管的替换安装成本。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人工不是很贵,而是非常贵!很少有人会为了改用LED灯管去旁路镇流器,重新布线的。因此就有了所谓兼容电子镇流器的LED灯管产品,可用于直接替换传统荧光灯。此类产品安装时不涉及到电子镇流器,无须重新布线,只需要移除旧的荧光灯管,插上新的LED灯管即可。安装过程非常简单,替换成本也很低。但考虑到现实情况中有大量的不同品牌、不同功率、不同BF、不同设计的电子镇流器已经被安装使用,如果直接与此类LED灯管连接使用,就存在一个电子镇流器与灯管的匹配和兼容性问题。因此,LED灯管与传统镇流器的“兼容性”就成了此类产品最重要的特征。
什么是“兼容性”?如何评估、测试一个产品的“兼容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很多人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想当然地认为“兼容性”就是LED灯管接到镇流器上会不会亮?会不会闪?能亮不闪就是“兼容”,就是好产品!?如果做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这样理解“兼容性”是可以的。但是做为产品的开发者,也这么评估灯管的“兼容性”,那问题就严重了。弄不好,你的公司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要么产品被召回,要么公司法人被请上法庭。
评估此类产品的“兼容性”,首先是安全测试,其次才是性能测试。如果安全测试都过不了,谈任何性能都是枉然。安全测试至少包括Pin-Safety测试和Mis-Use测试。Pin-Safety测试就是模拟灯管一端接入灯头插座,人体接触到灯管另外一端时是否会发生触电危险。
UL认证中,针对TypeA和TypeB灯管漏电测试的要求是不同的。针对TypeB的灯管,要求M.I.U必须小于5.0。Mis-Use测试则是模拟灯管被错误地接入各种各样的灯管灯座中,包括单端、双端、交流、直流等情况下,是否会引发触电、短路、跳闸甚至火灾等危险。这其实是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测试,但往往被不少开发工程师忽略掉。目前市面上的所谓“二合一”、“三合一”的产品,安全测试很多是过不了的,不少产品的M.I.U测试值甚至高达100,超出安规要求20多倍,安全隐患极高。
性能测试不是简单地把灯管接到镇流器上看会不会亮,会不会闪?做为产品开发工程师,如果用这种“消费者”式的检测方式来评估、测试产品真是会害死公司的。科学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把LED灯管连接到不同品牌、不同功率、不同种类(IS/RS/PS)、不同BF镇流器(BF~0.78/0.88/1.18等)、不同输入电压下,甚至点一灯、两灯、三灯、四灯工作时,检查LED驱动电流是否恒定。如果驱动电流变化范围很大,意味着LED灯珠的工作温度、光衰、输出流明和光效等关键参数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变化会很大,那么LED灯管标称的性能参数往往无法达到,光衰也难于控制。
一根标称1800lm的灯管,接到不同的镇流器上,点单灯或多灯时,光通量有可能从1200lm变化至3500lm!更有甚者,如OSRAMSylvania刚刚召回那55,000支SubstiTUBEIST8灯管,LED驱动电流完全不受控,实际使用中或者让使用者感觉照度不够,或者让LED灯管发热、发烫,长期工作光衰非常严重,就是典型的失败案例。除了驱动电流以外,其他需要测试的项目包括PF、THD、EMC和异常态保护(负载开路、短路、过温和拉弧)等性能参数,这些都是确保您的产品安全、可靠并且能够拿到UL、FCC和DLC认证,顺利进入北美市场的基本保证。
北美市场不同于国内,其法规很健全,市场也很规范。虽然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但游戏规则也很清晰。做这类产品以前,详细了解其法规条款,学习认证标准是很重要的步骤。很多人不太注意这个环节,以为认证的事情交给代理公司办就好,产品匆匆上马,结果很快又从马上摔了下来。不了解法规和认证条款的细节,就会影响你对产品的判断、定义、方案选型和开发设计,这些都是代理公司帮不了你的,但却是最重要的事情。其实这类产品本身并不复杂,产品设计也相对简单,关键是要知道如何科学地测试、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和基本性能,才能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和产品定义,构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