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当雨季来临,我国居民遭受严重洪灾的消息就往往见诸报端。在我国,洪水不仅是农民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城市人躲不掉的天灾,后者的水泥工事不足以抵挡大自然的力量。
从2008年起,我国遭受洪灾的城市已增加一倍以上。今年9月我国政府批准打造16个试点“海绵城市”,以生态友好型开发取代“灰色”扩张方式。
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从而有效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城市更加绿色、低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从十多年前就开始试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但直到最近它才成为城市规划者中的流行词。然而,在我国懂得如何设计海绵城市的人并不多。在专业人士看来,要让一座城市更能“吸水”,需要转变的是“思维”而非“形体”,海绵城市的一些特性不适合西北地区,例如,西安的问题是干旱。
为此,我国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住建部门拟订技术指南,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制度创新为海绵城市建设顺利推进起到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