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D打印盖楼10年内或成主流
知道3D打印机吧,如果把它做得足够大,变成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外观并不像“人”,却在实体生活一线代替人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服
务类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在远离家庭生活的场景中工作,作为产品的生产手段存在。当下传统工业机器人正在跟更多的新技术融合,变得更仿生更有智商。
目前,辽宁最强大的机器人技术就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在汽车制造方面,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产自沈阳的汽车制造类大型机器人已经进驻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据了解,沈阳的工业机器人近5年的销售增长都在45%以上,未来中国市场将处于一个行业爆发期。
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陈刚已经在大连某制造公司研发团队工作了近10年,参加了一个主要由科研人员组成的创客空间,周末是他们的活动时间。“我自学编程、嵌入式,现在工作上用的东西早就不是某个专业的工作,都是多专业交叉。我们做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说未来的机器人也将是多学科融合的产品。”
用他的话说,在机器人实验室里讨论新技术智能机器人新闻就跟都市女生探讨化妆品和电影一样热烈。
大连像积木一样搭别墅
组装汽车或在产品流水线上检查次品,这些似乎距离普通市民的生活有点远。说起盖房子可能很多人感觉跟机器人搭不上关系。事实上,这几年一直非常热的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被应用到盖楼上,而且还跟机器人结合了起来。
陈刚认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D打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
精密的3D打印机可以做骨骼、牙齿、精密零件,那大型非精密的3D打印呢,如果它足够大呢?
陈刚说,机器人的发展并非是新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融合以后产生质的飞跃。比如目前已经开始生产的建筑3D打印机,其运作方式基本上和同类型的无人建筑机器人一样,逐层浇筑流体建筑材料。但是它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打印的建筑体积更大,而且设计方法也与众不同。
虽然现在用3D打印机直接在地基上打印整个建筑还仅在实验阶段,但是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个一个类似盒子的房间,然后以搭积木的方式快速拼装成楼房,在大连已经有了案例,并且楼盘口碑良好。“这项技术成熟以后,完全可以为有想法的人搭建出他理想中的户型,而且只需要把制作好的房间盒子从厂家运过来组装。如果3D打印能实现在现场打印而不是厂家做好运过来,恐怕到时候盖房子更不可思议,而且这种趋势很可能就在未来10年变成一种主流。”
工业机器人不再只是搬运工
#FormatImgID_0#
“从前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上都是从事搬运、电焊、装配等工作,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把机器人应用到做食品、化妆品等轻工业上。由于机器人拥有庞大精准的计算能力,在很多精细劳动上远比人工更优秀。目前精密的机械关节、传感器等,我们国内还做不出来,基本都是日本进口。”陈刚说,“这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我们相对落后,这些就是未来十几年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以前用来搬运的机器人必须给它架设专门的轨道,现在每个机器人头上有个激光转置,一直在高速旋转。场地四周高处都有反光的感应器,靠这个装置,智能移动机器人可以定义自己所在的位置。这样,地面上即便没有轨道,移动机器人也知道该怎么走、怎么做,而定位的准确性可以精确到毫米。” 未来也许可以给这种已经很智能的机器人安装上更为先进的传感器,“这样两台移动机器人相互释放、接收无线信号就可以透视车间里被遮挡的机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绘制一个大仓库大厂房的地图。”
而这种传感器如果应用到生活中,可以搜救被掩埋的人,也可以在家中监控老人和孩子。
机器人带来更多技能就业
中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还存在核心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如工业机器人常用的减速器等等,质量和功能差距都不小。
也包括软件编写,现在软件基本是机器人公司的核心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机器人封装技术,作为数字系统,好的软件封装技术,就是用户很难接触到软件系统里面的内容。“就好像智能手机,用户只要会使用APP就好了,至于APP的编写等都属于技术活,普通人不掌握。”
目前辽宁不少研究院和企业对软件和新技术的水平明显高于硬件核心技术。这也是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机器人行业发展将为辽宁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陈刚说,真正从事机器人研发的人,从来都不认为机器人对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入侵,会窃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比如地铁、机场自动售票机,并不能说机器人顶掉了售票员的工作岗位,而是带来了新的机器维护工作岗位。”只要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机器人能给我们带来更多高薪的工作机会。
维修和养护机器人远比编写APP或者从前的劳力工作更复杂,这对掌握技术的新一代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机器人破解养老难题这就是未来吗
知道扫地机器人吧,辽宁机器人研发正向服务类机器人转型…… 20年后,家中扫除、清洁或老人的护理保健工作可
能全由机器人取代。目前,国外医院已开始使用机器人为病人送药、配药,国内不少餐厅、社区开始用机器人上菜、做饭。服务类机器人将在短暂的几年间涉及人类每一寸生活空间,智能家居的全自动化,包括汽车自动驾驶等当今提起还很“科幻”的场景。据了解,辽宁本土机器人企业正在逐渐从生产工业机器人向生产生活服务机器人转变。“比如前两年还没人听说过的扫地机器人等开始走入人们生活,以后服务类机器人和工业类机器人很可能会界限越来越模糊。 ”
“大白”会诞生在沈阳吗?下一步让医疗机器人能识别方言
基本上人类的机器人研发是从工业机器人开始的,不过在最近一两年间,包括日本、法国在内的机器人强国已经开始把研发重点转移到“服务类机器人”上。
目前正在中科院从事相关工作的魏来星介绍,“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参加飞思卡尔全国智能车竞赛,一直非常关注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方面的消息。去年6月日本提出,为发展和普及机器人的使用制定了5年计划,并定于东京奥运会举办的2020年举行机器人奥运会,向世界展示日本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日本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将得到更快发展,今后机器人研发和生产重点将转向用于医疗护理和家庭的生活服务型机器人,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目前,招待讲解型机器人、点餐型机器人和医疗陪护型机器人等几大类目前辽宁都能生产了,不过跟国际上先进技术差距还是很大。虽然医疗陪护机器人已经应用到国内养老院里,但事实上也就是一台地下有轮子,能记住并表达老人信息,懂得几样基本护理动作的机器人。读懂人的表情,可以更像人的灵活行走都是努力的方向。 努力让机器人看起来更像人、更有感情。下一代医疗机器人的研发,能否让“大白”真的诞生在沈阳呢?工作人员介绍,“大白”的高情感可能超出了目前机器人的技术能力,其余的很快就可以实现。需要攻克的技术就是如何让双腿站立的机器人拥有稳定的平衡感和跟人类大小相仿的四肢。
虽然“大白”暂时不会有,不过我们已经开始攻克服务类机器人语音控制障碍,不过目前只懂普通话和英语,对方言识别度很低,“如果只是普通话不太标准还可以,但口音太重的话机器人肯定就听不懂了。”下一步增加语音识别芯片,让机器人能听懂模糊口音、方言,甚至会“说”方言,为普通话不太好的老年群体服务。“大量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各种电器连接元件体积的缩小,都将为未来机器人更灵活、更智能提供可能性。”
能让电脑像人一样有五感吗?不是梦,是大数据+传感器的未来
业内有公司正在计划让电脑将具备人类味觉等5种感觉,也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综合起来,这5种感觉其实源于同一个大的概念,也就是认知计算能力。电脑等机器将越来越像人一样去感受这个世界。
这些感觉功能,其实已经与人类的感官颇为接近了。“我们之前所看到的那些工厂中的机器人、商场中的机器人,我只能说它们是在运动或者说叫活动方面像人的机器,是人类劳动的替代者,而正在研发的智能电脑,有可能成为人类感官的替代者。”
类似新西兰等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虽然传统上工业不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以解决老年服务问题出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已经到了领先位置。“包括智能轮椅、家庭医生等等,可以代替老年人眼睛、耳朵,让他们生活更方便。”
去年4月份举行的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各式各样有些“感觉”的机器人。但是,不管是仿生学机器人,还是汽车安装机器人,都停留在模仿人劳动的层面上,距离人类真正感觉尚有一段距离。
魏来星说:“我感觉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
具有人类感觉的机器人出现的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势必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感觉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台云计算终端,或者说就是一台超级智能电脑。
电脑的系统,虽然有定制的不同,但基本上受“云”的控制。机器人所具有的人类感觉,则很有可能是其大数据库中由人类提供的无数感觉数据的“再现”。
机器人能多智能?无所不知也可以
中国移动研究院工作人员陈宁宇认为,大数据其实是海量资料库,在此之中的核心永远都会是数据挖掘。云资源则是一种服务性质的东西。举个例子,云服务器,云上的服务器。这听起来很高,但是云其实就是互联网,它的本质还是要有实体服务器,只不过云技术能够更大限度地解决开发成本的问题。
现在的人工智能,“一般都是人类等级的人工智能。随着数据挖掘,以后很可能加权数据以后,就会出现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类生活信息大系统,到那时候采用这个互联网云作为大脑的机器人可能就会实现现在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