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打破充电难壁垒 无线充电技术正流行

   2015-12-03 新能源汽车新闻EV 2080
核心提示:无线传输电力,这种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正如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锋所说,无线充电技术早已在手机等电子设备

“无线传输电力,这种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正如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锋所说,无线充电技术早已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得以使用,目前,也正在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领域。

“充电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消费市场中展现巨大潜力的新技术——无线充电,正逐渐被汽车行业所重视。近期,英国交通部在对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受访者称只要续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他们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即便充电桩再多,这些消费者也认为,充电时间过长也是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心理障碍。他们认为无线充电使用方便,不会产生由充电带来的烦恼,并且愿意为其支付必要的成本。

多家企业均已开展

基于占地面积大、运营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使得传统充电桩的建设数量远远跟不上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而无线充电则显得更具有优势,在大幅度减少使用空间的同时,安全、便捷等特点,似乎为电动汽车的充电开辟了另一条通道,如今,开展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

早在2005年底,比亚迪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无线充电)专利,并在2014年7月向美国犹他大学销售了一辆带有WAVE无线充电垫的纯电动巴士;2012年,沃尔沃启动了名为“充电道路系统”的项目,并联合瑞典电力公司 Alstom以及瑞典能源局,合作测试“在公路上给电动汽车充电”,瑞典也成为了欧洲首个大规模试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国家;去年7月,宝马曾与戴姆勒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无线充电技术;长城汽车也在今年年初开展了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并将使用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和监视。此外,还有奥迪、丰田、现代起亚、特斯拉等汽车企业,甚至高通、中兴、西门子等通信公司也将“触角”伸向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新领域。

充电方式的“不同”

尽管众多国内外企业均有参与,但他们所展现的“充电蓝图”却不尽相同,有需要电动汽车停驶的静态无线充电,以及“边走边冲”的轨道式无线充电,甚至铺设于整条公路的无线充电道路。

以如,中兴研发的无线充电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进行电力传输,和传统充电桩、充电站不同,供电线圈(充电板)被埋在停车位或者公路的下面,整个充电系统只有充电板和车辆底部的接收板,当带有受电线圈(接收板)的电动汽车开到充电板上方时,无线充电即可开始。高通在第二届电动方程式世锦赛中展示的新一代Halo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与之类似,采用的是静态无线充电形式,利用磁共振效应对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进行非接触式充电(无线充电),在充电时,车主需将其车停放在充电板上。

不过,在11月初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上海交通大学却展示了其“电动汽车边走边充蓄电技术”。当带有受电线圈的汽车沿着“轨道”行驶时,铺设在道路中的供电线圈会通过电磁感应把电能传输给受电线圈,以实现“边走边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