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南方多地雨雪交加,天气异常寒冷。由此,“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又在风雪中颤栗;是否可行的话题,又在网上争论不休。事实上,早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递交提案,建议南方地区冬天实行集中供暖,认为“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南方冬季的阴冷天气远比北方难熬。”
此次住建部发出权威声音,虽然否定了南方集中供暖,但提倡“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说,目前媒体关注的“南方地区”主要指长江流域地区。根据“南方地区”气候情况、建筑保温情况、人的居住习惯等,以及考虑到采暖期短、负荷小、波动大等供热特点,提倡科学地选择适宜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
北京大学陈松蹊教授研究了近5年来北方雾霾和供暖之间的关系,今年10月将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陈教授发现,冬季供暖会使PM2.5浓度增加50%以上,显著地加重了空气污染。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也指出,冬季燃煤带来的雾霾,或许让中国北方5亿居民平均付出“少活5年”的代价。
目前南方居民采取的电暖器、空调等采暖方式折合媒的消耗量要小于集中供暖,如今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供暖无疑是在空气质量上雪上加霜。且不论开膛破肚的管道铺设,那巨量的燃煤或燃气带来的环境污染,我们不能不谨思之。前段时间东北集中供暖时雾霾爆表的故事,警示我们殷鉴不远。
那么南方就不供暖或者不考虑了么?并不是。民众有需求,政府就要考虑。政府、企业或集体,除危及到人身安全或健康以外,考虑环境保护、能源使用等因素,创造降低个人局部取暖难度的条件,鼓励局部取暖的技术和设备开发,让民众在合理费用下自愿选择取暖于否,在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不造成新问题。这样既暖了民心,又不头脑发热,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