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2-2017),北京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但从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及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雾霾,局部PM2.5近千。北京若要如约完成上述“行动计划”和“十三五”的目标要求,将面临更大挑战。
北京“十三五”PM2.5下降15%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北京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对各类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减少空气重污染天数。
《意见》做出了进一步要求。《意见》称,今后5年将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统筹治理PM2.5和臭氧为重点,持续推进控车节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北京在整治大气污染方面还是有实力的,但是还是要连同周边一同治理仍需耐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北京自身造成雾霾的因素正在减少。比如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31.3万辆,提前超额完成淘汰20万辆的年度目标任务。2013年,北京率先执行了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
除此之外,北京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今年旧城剩余3万户平房将完成采暖改造,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另外,北京还关闭了国华、京能两大电厂,今年全年燃煤消费总量降至1300万吨以下,比去年减少400万吨,并预计在2020年将煤炭消费量减少到900万吨以下。
未来将严控机动车增量
此前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基于“大气国十条”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效果评估》指出,在全面落实现有(报告发布时间为2014年9月)的减排措施的情况下,北京PM2.5年均浓度下降值为25.6%,年均浓度将由2013年的88.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65.8微克/立方米,离改善目标60微克/立方米亦有一定差距。
即便达到了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距离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达标水平仍有距离。
而北京2013、2014年的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9.5%、85.9微克/立方米,2014年实际下降4%,并未完成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的目标。
上述生态文明的意见提出,下一阶段将严格控制机动车增量,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基本实现全市公交车辆使用新能源或低排放车辆。
另外,还要深入开展石油化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控制施工、道路扬尘污染,杜绝秸秆等露天焚烧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式功认为,下一阶段最好是对华北地区实施双重管控,一个是对企业本身排放量的管控,另一个是对区域的总量的管控。
他认为,可以在可能出现重污染的天气之前采取措施,对一些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关闭。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由于现在煤炭价格低,燃煤的话还能营利,但燃烧清洁的天然气则成本提高。“所以从环境治理来,政府可以使用财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