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的“光网梦”

   2015-12-04 中国信息产业网2080
核心提示:在通信业界,徐被誉为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他的创举,使光网普及中的入户瓶颈得到技术性突破。在上海,光网装维员叫他师傅,市民称他服务专家;

在通信业界,徐被誉为“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他的创举,使光网普及中的入户瓶颈得到技术性突破。在上海,光网装维员叫他师傅,市民称他服务专家;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国家队选手把他当坚实后盾。安全、美观地将光纤送入千家万户,凝聚了徐太多的心血,也成就了一名通信工匠的光网梦想。

干了18年线务员的徐珺说,当年的螺丝钉在这个崭新时代仿若找到了另一种定位:如坚固的盘根,执着地支撑在不起眼的砖墙上,好让稚嫩的光网渐渐引蔓抽芽,花开绽放,每一个人都将嗅到它的芬芳。

徐珺的“专”

线务员,通信业的一线岗位。在中国,几十万线务员建设、维系通信网络,长年如一日,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日晒雨淋,爬杆布线,弯腰装机,把现代信息文明带进千家万户,徐就是他们中的一员。然而,这样艰苦而平凡的工作,在徐看来,似乎充满了无穷奥秘,让他专注如一、如痴如醉地钻研了18年。

笔者在徐珺创新工作室看到,这里汇集了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线务员作业工具和各类终端设备,徐珺告诉记者,斜口钳是他1997年参加工作时最主要的工具。每天,他背着工具箱,骑着自行车,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胡同里弄,为用户装机、维修线路。通信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一次,因为装机布线方面的问题,他被用户赶了出来,徐珺至今还感谢他。因为,这位客户让徐下定决心:把技术吃透,成为业务最精、用户最满意的装维员。

专注学习,专注实践,提升技能,成了徐珺的职业追求。不管到哪里,他都会留意当地的线缆布线和箱体设备状况;朋友出国问他要带什么,他只求专业书籍和当地的线缆照片;进入书店购书,他习惯性地直奔电子通信类书籍专柜;他还定期在网上检索线务通信有关的书籍,有一本买一本。徐笑称,这是自己的职业病。

徐珺对笔者说:“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服务。”十几年来,他钻研现代通信技术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这样的专注给用户带来了最优的服务。家庭布线是装维中的关键,只要有所关联,哪怕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家庭装潢布线书籍,徐珺都一本不落地收入囊中,整整装满了3个书橱。互联网兴起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网络、ISDN、ADSL等知识,抓住一切可以接触新技术新业务的机会进行实践。参加工作至今,徐从来不坐工程车,都是骑着非机动车,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2006年前后,网络病毒频发,用户电脑故障的报修增多,徐提出“计算机故障宽带化”的装维思路,修障效率大幅提升。多年实践,他提出各类技术建议共20余项,其中8项获得了上海电信优秀提案与合理化建议、创意赢家等奖项。

当年18岁的初级工,逐步成长为高级线务员、上海市劳模、上海杰出技术能手和上海“十大工人发明家”。25岁,徐就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用户心中,徐就是“服务专家”。

徐珺的“创”

徐珺的创新成果是对中国光网建设的巨大贡献。暗管入户四小工具、自制穿管器、FTTH工作台包、穿墙机器人、隐形光缆——因为诞生于一线、发轫于基层,这些成果接地气,解决了光纤入户布线中的主要矛盾。

2009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启动大规模“城市光网”改造建设,浦东和宝山两个区局先行试点。开始,光纤改造就遇到了入户难题:敷设入户的光缆不同于铜质线缆,极易损坏且难以修复,对布线的要求非常高;许多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光纤入户需求,暗线管道无法使用,走明线或要打孔,或要影响用户装修美观,尤其是许多老旧小区,光纤入户更是大难题。

城市光网的“末梢”任务,就是光纤“进楼到户”,承担“最后10米”铺设推进任务的正是处于“末梢”的线务员。2010年年初,上海电信邀请日本通信公司专家前往试点局指导,徐珺通过熟人拿到了包括照片和视频在内的一系列资料。中日线务员装备设施、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等现状的对比与差距深深刺痛了他。等不及从试点到铺开的过程,徐珺即刻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不想落后别人十年甚至更久,如果我们不想让‘线务员’因为技术含量低而被时代抛弃,那么就行动起来吧,立刻,马上!”

徐珺说,从电话到窄带到宽带,已经不知道第几次让自己“归零”,而光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又是一次彻底的“归零”。可最初的发力,只觉得“两眼一抹黑”。本想先给自己储备相关知识,可搜索后发现根本没有“栽树的前人”。搜遍网上,只有一本《FTTH入户教材》,淘宝价九块八,拿到手一看,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用参考性不大。

国内没有就上国外淘,徐珺辗转联系到在东京工作的朋友邮寄相关书籍。很快,第一批书籍就到手了,翻开后,又傻眼了,全是日文,只好借用电子辞典,逐字逐句地查,为自己储备下最基础的光网知识。那时,徐珺外出工作总是多带一个包,沉甸甸的都是翻烂的书,一旦有空就会拿出来翻上两页,看到的人笑说劳模徐成了“书呆子”。

为了革新技术,徐珺把公司奖励的8万元奖金全部用于购买参考资料和专业器具。买来的那些昂贵的装维工具,在最初没有操作经验的情况下,不仅没帮到忙,还成了伤人的利器。面对流血的手和无力的心,徐珺感叹:最初的探索非常艰难。

徐珺并未放弃,他对笔者表示,中国装维工作环境较其他国家要复杂许多,进口的原装工器具在国内布线环境应用中受阻,无法适应。所以,不能迷信所谓发达国家的布线经验方法,只有中国的线务员才能制定出真正适合中国的光网入户方法,也只有中国线务员才能制作出真正适合中国布线环境的工器具。

徐珺的“根据地”静安区是一个最佳实践场所,这里有老洋房、石库门、棚户区、新式小区,光纤入户非常复杂。徐珺首先实践的方式就是“混血儿”,将日本技术与中国实情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接入方式。如在室外布线方面,借用铜线支架安装“螺栓拉钩”,可让光纤从任一角度穿过牢牢固定。

不断探索,屡尝失败,2011年,徐珺和他的团队终于在光纤布线中取得重大进展,他们率先改进自制并推广的“暗管入户四小工具”,使得上海电信暗线穿通率提升了41个百分点。他们的足迹遍布上海各个区县、上百个小区,几千次的暗线穿放,形成多处FTTH建设样板小区和百分百暗管入户大楼。

笔者在徐珺创新工作室看到了这“四小”:吹管器、自制牵引绳、进口穿管器和控油瓶。徐说,这四样东西,成本很低,取材都来源于工作与生活,如控油瓶就是日常家居中常会用到的东西。就是这样的小革新,成就了光纤入户中的大突破。

徐珺创新工作室的成员汪晓彤告诉记者,他们穿通的历史最久远的暗管管龄为76年。张爱玲故居公寓,1936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厚度一般电锤难以打穿。面对这样一座历史保护建筑的光纤入户难题,徐珺和同事花了5天时间,利用自制改进的器具,将楼内大部分客户平移为宽带用户,暗线入户成功率77%。

2014年10月,徐珺团队率先测试其最新布线技术——隐形光缆,这也是中国第一根被成功布放的隐形光缆。记者在徐珺创新工作室看到,布放的隐形光缆极像钓鱼线,粘在墙上,不仔细的话,几乎看不到。穿门走线很方便,且不影响装修美观。

徐珺的创新远不止这些,他采用S型固件、螺栓拉钩、L型支架等新旧材料结合而成的室外布线方法解决了上海许多老旧小区的光纤入户问题;适合吊顶作业的遥控机器人,极大地提高了居民住宅和商务楼宇的布放效率;设计的光网施工工作包台,方便了线务员在复杂施工环境下的光纤接续操作;首创的密封袋酒精无纺布设计,有效提高了裸纤清洁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带废纤收纳盒的切割刀确保了容易伤人的废纤得到及时清理;还有入户光缆对接子、用洗衣机排水管改造的新型波纹管及过路盒……这些技术成果已成光网建设的“开路宝典”。目前,徐已有四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还有两项正在申请中。

徐珺的“道”

相比于创新,徐珺的“传道”更为可贵。多年的一线服务和创新实践经历,让徐珺积累了丰富的装维经验和技术心得,他把这些智慧浓缩成了图文教材,免费提供给通信行业的装维员们。

笔者拿到了一份徐珺和他的团队撰写的书单:2003年,《“四心”宽带服务法》;2004年,《徐珺宽带操作法》;2005年,《社区营销手册》;2007年,《用户终端维护上、下册》;2010年,《FTTH装维实用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线务技师/高级线务员技师》、《宽带终端安装维护》。为了让使用这些书籍的装维员能够快速读懂、上手,徐珺注重用矢量图、口诀、图片演示等形式。“识别暗管,通畅测试;穿管器具,搭配使用;牵引为主,穿管为辅;润滑辅助,减少摩擦;牵引线路,必须回拉;绑扎到位,防止卡壳……”这样的教程生动而形象,装维员们用起来得心应手。

2011年年初,时值全国光网建设大规模铺开,徐自编的《暗线入户操作法1.0》完成。这本书立足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暗线入户的操作方法和改进工具,弥补了长期被忽视的暗线入户操作上的短板。书中包括工器具的配置要求、暗管判断、穿管器制作使用、暗管基础知识等,成为许多光网装维员的必备工具书。

每年,徐珺都能编写一本实用教材,2012年,他通过自学实践了解了流氓ONU的知识,并创新提出了“流氓光终端”的概念。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判断方法,徐珺提议建立管理机制和预案,编写了《流氓光终端判断排除方法》。 2013年,徐珺编写了《武装你的智能手机,让它成为装维利器》,通过实践总结,率先提出利用智能手机安装部分免费应用软件,帮助装维人员施工操作。

从2013年开始,徐珺和他的团队开始拍摄视频教材,至今已有9部:《FTTH暗线入户操作方法(简化)》、《FTTH装维特殊盘缆方法》、《FTTH临时架盘法》、《光纤切割刀使用和保养》、《光纤米勒钳使用和保养》、《FTTH暗线入户操作方法》、《遥控器可视可听判断方法》、《穿管器保养收纳方法》、《光纤切割刀基础知识》。徐珺给记者播放了其中几部,画面非常清晰,墙壁、暗管内部、走线布局有详细而明白的演示,需要模拟的场景效果逼真,每个操作环节都有特写镜头,足见拍摄者的用心。

由于缺乏技术标准、经验教程、专业工具,许多线务员在光网装维中非常吃力,徐珺挤出一半精力向同行传授技能,首先由上海电信牵头成立了“徐珺”班,随后上海市总工会和人社局授牌成立“徐珺创新工作室”,2011年至2014年,在中国电信集团光网装维师资队伍中培训2000多人,2012年至2014年,在上海电信线务员技能认证中,培训10000多人次。

无私的分享,让徐珺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也使一线线务员的业务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徐珺的“予”

2012年9月,北京国际通信展,中国电信展台上的徐珺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他用零距离的光网入户操作演示,将标准化流程暗管入户、螺栓拉钩等创新技术一 一呈现在公众面前。困扰客户破墙打洞的问题,在徐珺的手上迎刃而解。一位行业人士说,这是徐珺给予通信业的宝贵财富。

徐珺的给予,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2003年,他创办成立了线务员之家网站,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工作的线务员们汇集在这里,抒发他们的苦与乐,更把交流、提升、推广作为主要目的,形成了一个“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和“产品技术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今年获评“首届十大最美通信人”后,徐珺把奖金拿来投入线务员之家的运营,包括组织线务员征文。他说,线务员之家网站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近年来,徐珺倾力推进线务员感知度的评测,和运营商、厂商一起,感知末梢需求,为线务员提供更优的工作环境。徐珺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徐和其团队共同琢磨钻研新技能的基地,更是一个服务品牌的学习分享基地,吸引着上海市甚至全国各地团队前来学习交流。记者采访间隙,上海市总工会的负责人还给徐珺打来电话,让他去介绍相关经验。

同时,徐还参与了上海电信城市光网FTTH装维技能培训基地的设计和搭建,从整个场地的初步设计规划到各个功能区域的细节设计,再到装修期间亲自布放管道和光纤,整个过程都凝聚着徐的汗水。

徐珺的“梦”

去年,因为徐珺的突出贡献和综合素质,公司想让他走上管理岗位,挂职静安分局的副总。徐珺婉拒了,他说:“我的梦在一线。”

徐珺关注中国通信行业线务员的工作现状,反思国内线务员工种的专业化程度,并不断思索如何提升线务员工种的自身价值。他曾经给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写信,希望能组织一批线务员前往德国观摩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比赛,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国际高手布线的“精、准、稳”。他收集了世界信息网络布线首席专家菊池拓男所有编写的书籍。他主动联系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国国家队选手阮维卓,给他赠送穿管器。连续四年,徐珺创新工作室都鼎力支持中国选手备赛。

“他们承载了我的一个梦想,我希望通过关注和参与这类世界技能大赛,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将国际标准、先进方法与中国传统线务员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推动整个工种的技能素养提升。”徐珺坚定地说。今天的线务员,不能再只是人们眼中的接线工人,总有一天,中国的线务员也能站在国际大赛的领奖台上。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副总经理常朝晖告诉记者,不仅要给基层一线的优秀员工搭建职业发展平台,更要关注他们梦想的实现,包括工作梦、事业梦、生活梦。现在,徐珺将打通光纤装维、专线业务、信息网络布线等技能相融合的渠道,以更为专业的接入,实现专业服务价值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光网城市的智慧中,寄托了徐珺更大的梦想。

哪怕只是最平凡的岗位,终会享受到人生出彩的绚烂、梦想成真的幸福、成长进步的快乐。徐珺,这名通信工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