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机器人产业园区犹如雨后春笋,由于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基础与国外相比相对薄弱,即使是在各种政策利好的当下,也存在机器人产业园区人才引进、招商、选址等困难。未来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发展该何去何从?为此,搜狐焦点产业新区对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进行了专访,以了解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园的布局及发展现状。
作为高端产业依托产业链是关键
【搜狐焦点产业新区】:工业机器人企业在选址的过程中有哪些考虑因素?国内哪个地区更适合机器人企业发展?
【孙立宁】:工业机器人是相对高端的产业,从研发角度来看,企业往往需要依托较好的产业链,才能更好的发展,实现产业最大化;从应用角度来看,机器人生产之后卖到哪里?肯定是机器人应用多的地方,一般多体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他们对工业机器人装备的需求相对旺盛。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产业在中原地区基本是空白,这跟经济需求等因素关系非常密切,但优势地区终究会起到带动和辐射的作用,只不过是时间节点上的问题。
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分布图
政策利好下的快速发展
江苏省凭借多年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首先已经奠定了非常好的产业基础,机器人零部件配套体系相对完善。其次,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家电、纺织服装等企业集中地,这类型企业对机器人装备的需求大,有利于生产之后的销售。另外,苏州整个科技产业化环境,政府的服务、产业链领军企业的投入,能够使机器人产业良好健康发展,实现机器人成果转化。
【搜狐焦点产业新区】:当前,各地政府纷纷筹建和规划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意图在工业4.0浪潮中“分一杯羹”。对政策利好下机器人产业园区“大跃进”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当前,全国机器人产业园的规模有多大?
【孙立宁】: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表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此后,国内便掀起了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热潮。据我统计,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有50多个,产业园的数量已经超过100家。机器人产业园一时间大量涌现,竞争在所难免,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由无序必然走向理性发展的过程,地方政府应不断整合兼并或淘汰一些企业和园区,实现若干个大企业和园区带动本体、零部件等发展目的,最终逐渐回归良好健康发展轨道。
各地机器人产业规模
此外,地方政府在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应该保持冷静,要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产业的规划,从不同的角度打造机器人的研发产业化,不能盲目,防止“大跃进”现象出现。
【搜狐焦点产业新区】:在机器人制造公司多的地方就适合建机器人产业园区吗?
【孙立宁】:机器人制造公司多的地方相对来说适合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区,但关键是要看是否具备机器人人才、研发、制造、部件、集成等方面的基础。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集聚人才与技术,从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本链的角度进行科学布局,采取“政产学研商”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打造机器人产业园区,提升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机器人产业园区未来的曙光
【搜狐焦点产业新区】:从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今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将是“十三五”国家部署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谈谈您对未来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的看法?
【孙立宁】:自国家将机器人提升至战略新兴产业之后,机器人产业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纷纷筹建和规划机器人产业园区,园区数量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未来机器人产业园区需要进行顶层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浪费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