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三化”风险

   2015-12-06 中国经济导报2430
核心提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报告,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 5,2014年已上升到1 4,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与此同时,国内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报告,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与此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目前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日前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却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应用低端化、市场边缘化和技术空心化三大风险。

机器人的市场表现难负盛名

众所周知,机器人是20世纪最大的技术发明之一,被称之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同时,机器人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战略高新技术。可以说,机器人的重要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全球机器人的拥有量不到200万台,而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高达2000万辆,计算机或家电的产量更是巨大。在曲道奎看来,机器人作为一种产业或者产品,200万台的保有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名气与市场表现的差距之大令人惊讶。“机器人的市场表现为什么这么不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机器人技术的严重滞后。”他说。

目前,机器人全球的平均密度为万分之六十二,我国只有万分这三十,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中国99.7%的工作还是靠人来做。机器人替代率低的关键点是机器人技术,很多领域因为机器人技术无法支撑,不具备替代条件。曲道奎表示,机器人根本不具备完全替代人工作的条件,主要不在于成本和价格,而在于产品功能和性能不能满足制造业大批量生产的刚性需求。

据曲道奎介绍,现在典型的工业机器人缺少感知系统,一般的视觉、力觉还有其他感知,现在的机器人都没有。此外,机器人还缺少灵巧性。而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几乎都是靠人的灵巧性,这恰恰是机器人所欠缺的。“机器人既没有感知系统,又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按照人类来讲,机器人应该是一个严重的残疾人,基本排除在就业范围之外。”他风趣地说。此外,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机器人和人类现在不能协同工作,机器人工作必须在一个“笼子”里围着,由于安全性的限制又把很大一类工作排除在外了。

因此,曲道奎认为,未来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机器人的作业能力,从灵巧性入手;二是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要增强;三是机器人的交互能力要提高,不能像过去那样靠编程、键盘,而是通过其他交互方式,解决机器人与人的共融性。“这三个方面的技术取得突破后,机器人才能摆脱现在只是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在专用领域应用的现状,从而进入广泛的市场。”他说。 未来可能出现低端化、边缘化、空心化

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市场;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增幅高达54%,预计未来10年乃至15年,中国一直会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趋势。目前,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不到国际平均密度的一半,表明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巨大。

作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机器人公司也快速从几十家发展到几百家。曲道奎表示,现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可能有700~800家,在短短三五年内实现了爆发式发展。然而,中国机器人的质量却不容乐观,曲道奎指出,中国机器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在机器人技术层面,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了90%的市场份额;二是在机器人作业难度上,在焊接机器人市场,国外公司占了84%的市场;三是在行业应用上,在机器人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的份额。而中国机器人的种类主要是搬运、码垛机器人,应用领域主要是家电和金属制造。

曲道奎不无担心地指出,将来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产业链中,中国很可能只能处在低端领域,出现应用低端化的结局。很多主流市场,中国企业可能进不去,导致中国机器人被市场边缘化。此外,中国大部分机器人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感知系统等关键的工艺技术上都是欠缺的,存在技术空心化的风险。

曲道奎表示,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大的开发区、产业园有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上千家,主要的七八百家,这说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模已经发展起来了。“真正需要做的是怎么提高和改变我们的技术、产品、市场应用,现在质量提升是摆在机器人产业面前最大的问题,由数量、速度转变为真正的质量、内涵,这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最大问题。”他说。

据了解,新松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包括工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特殊机器人、商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并可以为企业提供工业4.0的解决方案。新松作为上市公司,市值仅次于ABB和发那科。曲道奎自豪地说:“新松的产品2/3在外资外企中使用,现在出口23个国家和地区。”他表示,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际级的龙头企业,不可能在国际上占据优势或者竞争地位。

中国制造2025就包括要打造机器人相关的大平台,如研究开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标准平台,这些都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支撑的相关平台。就在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三家学会共同发布了机器人团体标准:《码垛机器人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轮式机器人术语》、《轮式机器人移动平台设计通则》、《电子皮带秤在线自动校验规范》,其中码垛机器人标准有效填补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空白;轮式机器人将先进的技术成果标准化,为国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