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分析】煤化工能给煤炭行业带来多少希望

   2015-12-09 中国煤化工杂志 2120
核心提示:在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煤炭需求整体减弱的背景下,煤化工行业用煤数量的逆市增长无疑是当前低迷煤市的亮点之一,也给深陷困境的煤炭行业带来一丝

在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煤炭需求整体减弱的背景下,煤化工行业用煤数量的逆市增长无疑是当前低迷煤市的亮点之一,也给深陷困境的煤炭行业带来一丝希望之光。10月22日,中煤协在通报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今年1至9月,我国煤炭消费约29亿吨,同比下降4.6%。其中,电力、钢铁、建材行业分别耗煤13.8亿吨、4.8亿吨和3.8亿吨,同比分别下降6.1%、3.4%和8.4%,而化工行业耗煤1.9亿吨,同比增长9.9%。

也许正是因为煤化工行业用煤的逆市较快增长,煤炭行业对发展煤化工给予了更大希望。为了帮助煤炭行业尽快脱困,中煤协在下一步工作建议中提出,要加快结构调整,拓宽煤炭利用领域,发展煤电一体化和新型煤化工;继续开展相关政策措施研究,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煤电、煤化联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化工行业耗煤之所以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2014年以来,包括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80万吨煤制甲醇制60万吨烯烃等多个大型煤制烯烃项目,中煤能源鄂尔多斯100万吨合成氨175万吨尿素等多个大型煤头尿素项目,以及兖矿榆林100万吨煤制油项目,汇能鄂尔多斯4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陆续投产,新增产能投入运营直接带动了煤炭消费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近两年煤价持续下滑,而国内天然气价格整体上涨,煤化工相对于天然气化工的成本优势有所增强,在甲醇、尿素等传统化工行业,气头装置开工率明显下降,煤头装置开工率相对提升,导致化工行业煤炭需求相对增加。今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量增幅大幅萎缩也反应了这一点。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煤化工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其他行业用煤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煤化工能化解当前过剩的煤炭产能吗?据官方表示,目前我国国内现有煤炭产能近40亿吨,在建煤炭产能近10亿吨。由于近年来建设的矿井实际产能普遍大于核准产能,多数大型矿井持续坚持扩能改造,实际煤炭产能要远远大于官方公布数据。另据官方预测,2015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大约在37亿吨左右。未来,受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环保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电力、钢材、水泥等传统领域煤炭消费增长空间已经非常小。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煤炭产能不进行大幅压缩,而又没有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可预见的过剩煤炭规模将远远超过10亿吨。

我国化工领域传统的煤炭消耗主要集中在尿素、甲醇、电石等产品方面(煤焦化作为钢铁领域煤炭消耗看待)。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些传统化工领域的煤炭消费增量空间已经不大。未来化工领域煤炭消费增量将主要集中在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方面。即便按照乐观估计,到2020年我国上述现代煤化工产品产能将分别达到2400万吨、500亿立方米、3000万吨、1000万吨。这些产能完全释放所带动的煤炭需求总计也就5亿吨左右,未来5年煤炭需求增量只有4.5亿吨左右。这与未来可能存在的超过10亿吨的过剩煤炭产能相比,显然不是一个等级。

另外,前面提到的2020年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仅仅只是预期。实际上,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化工产品需求增长也面临放缓,其经济性也面临严峻挑战,现代煤化工产品市场风险不断增加,未来实际发展情况可能会不及预期。因为,笔者认为单靠煤化工的快速发展不能解决当前及未来潜在的煤炭产能过剩问题。

虽然经历了多年发展,现代煤化工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众多宝贵经验,但是,在技术、能耗、水耗、环保、碳排放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其未来稳步健康发展。另外,部分现代煤化工产品仍然处于工业示范阶段。这注定了未来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之路难以一帆风顺,也决定了其中短期很难承担起化解过剩煤炭产能的重任。

另外,当前国内现代煤化工项目的投资主体仍以煤炭企业为主。而国内煤炭企业持续紧张的资金链也将成为制约现代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为了提高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水平,避免低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国家早已明确要求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要实现规模化和园区化,明确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制烯烃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和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这令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甚至几百亿元。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资金链日益紧张,财务负担持续增加,发展能力与投资能力不断下降。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应收账款持续增加,煤炭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不断下降。

今年上半年,包括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多家大型煤炭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由正转负。这意味着未来企业的成长性将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为了补充经营现金流和满足投资支出,近几年各大煤炭集团外部借款不断增加,财务负担不断加重。据笔者统计,2014年煤炭产量前10强煤企当年合计取得外部借款7558亿元,较“煤炭黄金十年”末期的2011年增加5113亿元,增长209%。与之对应,当年偿还债务合计支付6017亿元,较2011年增加4527亿元,增长304%。

2014年,10家煤炭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至65.4%,较2011年提高8.2个百分点,同煤集团、陕西煤化、河南煤化等多家企业资产负债率更是超过了80%。可以说,随着煤炭市场不断下滑,当前煤炭企业已经陷入借债——还债——借更多债——还更多债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现金流很多程度上靠借债维持。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必然会下降,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免不了遭受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现代煤化工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这更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受技术、能耗、水耗、环保、排放以及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预计中短期现代煤化工很难持续大幅增加煤炭消费,难以承担起化解过剩煤炭产能的重任,更不可能帮助煤炭行业走出困境。相反,由于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面临市场、技术、环境以及资金等多方面风险,如果发展节奏处理不好,反而可能使目前本已脆弱的煤炭企业陷入绝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