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筑科学院院长叶青
站在技术服务者的角度。叶青认为,在中国将真正实践生态城市的发展,而其中的节能环保以及绿色建筑应该是人性化的、资源高效利用的,届时中国房地产发展将真正回归理性。
节能环保:不仅是“绿帽子”而是提升生命绩效
“节能环保本身最开始的价值观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节水、节能、节地、节材是它的结果不是目标。”说到节能环保,叶青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产品要“回归到人,适应个性化的人,产品内涵中加入生命周期”。
她认为,“从中年到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变化,以不动的物对应变化的人,是这个行业始终要解决的平衡问题。”具体而言,伴随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房地产产品也面临由住区住宅产品向社区住宅产品的转变,住宅的内涵日趋丰富。比如,现在消费者普遍关注的“大客厅”、“多卧室”将在家庭单元小型化之后被更加多元的需求取代。
“联合国有一项研究,人一生82%的时间在建筑里面,85%的疾病由建筑产生。”叶青特意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她强调“当我们从城市规划的社区到社区绿化,再到追求住宅的本质,除了地段、户型、装修等因素,这些看不见的内涵将被摆到更重要的位置。”
从概念到现实,她告诉现场观众“现在城市里肺癌患者数直线上升,特别是不吸烟的女性。”据分析,除了空气污染、二手烟之外,厨房、卫浴的隐藏杀手不容小视。阴暗角落阳气不足、缺乏光照、干湿不分导致大量细菌滋生,“我们不能把钱都贴在墙上、地上,说到底,让人能感觉到幸福的家园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绿色建筑:“点绿成金”资源高效利用是本质
2013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要研究制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此外,刚刚出台的《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650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改造,对全市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设置耗电限额,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被列入2014年主要任务。
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累计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42个,总建筑面积达到758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保障性住房在内的住宅建筑项目达391个,建筑面积为5206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受到热捧,各大开发商也纷纷在项目宣传中打出“绿色建筑”的大旗,但实际水平参次不齐,很多不免给人“技术叠加”之惑。“大家努力去朝这个方向做,比不做要好。”叶青认为,这是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一个必经的过程,同时,“中国特色绿色建筑需行业引领者牵头。”
面对“绿色建筑是否一定会增加造价”的疑问,叶青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绿色价值是价值观,是花钱的智慧问题”,在她的字典里,“绿色建筑本质上是资源高效利用的建筑,造价就是资源量的反应。”她认为,应该把钱花在如何利用自然的资源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等有效空间中。此外,成本概念应该由静态转为动态,“放到全生命周期里,绿色建筑的成本是节约的。”
生态城市:让生命更高效真正的实践在中国
截至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居高不下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北漂”选择房山、通州[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大兴,乃至更远的燕郊、固安作为栖身之所。除了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他们还要拿出三四个小时“在路上”。
“生态城市一定是让生命高效的,让我们不会把生命浪费在路上。”在接受凤凰房产采访时,叶青提出“当小汽车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财富的标志时,我们就要反省,我们为什么要把生命浪费在路上。”
在她看来,生态城市是一个矛盾的词,“生态是一个自然系统,城市是人工环境”,她眼中的生态城市,“一定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现代文明管理运行下,取得自然系统与人工环境之间平衡的产物,对资源利用效率高,城市具有竞争力,并且是混合规划。”同时,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让我们学有所教、老有所依、病有所医”。
回归现实,她坦言“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因为对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也同样是放大国家在反省工业文明的恶果,所以只能局部更新。“生态城市真正的实践现在在中国,”她说,“我们希望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吃到安全的食品,能够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能够安度晚年,能够让我们和这座城市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