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能源结构调整为何失效

   2014-01-08 第一财经日报4640
核心提示:调整产业结构被认为是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一方面各地标榜自己在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能源消耗总量却依然居高不下。

 
  调整产业结构被认为是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一方面各地标榜自己在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能源消耗总量却依然居高不下。

  同时还出现了各项节能减排指标统统达标,但环境质量却每况愈下的局面,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究竟面临怎样的难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第一财经日报:“十二五”已经过去一大半,目前来看减排目标完成的如何?

  李俊峰:节能减排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2010年“十一五”结束时,指标没有完成。“十一五”末期的2009年、2010年还是采取了一些严格的措施,但2011、2012年又有所放松。总的来看受到三方面因素制约:

  首先,客观上来讲,中央提出调结构、控制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实现发展转型,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下滑,这使得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此外,整个行业靠投资拉动、靠大型项目工程拉动、靠高能耗产品拉动经济的局面没有真正转变,也就是说,转变增长方式现在还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在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不畅的情况下,大家节能减排的积极性降低。主观上讲,国家目前还没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

  第二个原因,虽然国家从“十五”、“十一五”开始,到2003年“十六大”提出建立“两型社会”,再到2006年提出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对能源消耗的总量进行控制。这就导致各级政府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指标都完成了,但能源消耗是失控的。通过数据就可以直观看出,2002年能源消耗量是14亿吨标准煤,到2012年是36亿吨标准煤,10年增加了22亿吨,平均一年涨2.2亿吨。

  客观原因是国家节能减排制度顶层设计没有有效控制住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快增长,使得我们在“十二五”开局两年,继续延续了“十五”、“十一五”粗放型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高投入、高资源消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且矛盾进一步延续。我们不要仅仅盯住相对指标,更要看总量指标。2010年国家能源局曾经提出,“十二五”期间,煤炭增量不超过10亿吨,也就是从2010年30亿吨,控制在40亿吨左右,现在看来基本上要落空,因为2013年全国煤炭的消费量可能就要超过40亿吨。

  第三,地方的发展仍以“GDP论英雄”,节能减排还是没有成为一种硬约束,所以开局两年,包括2013年,节能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反映在电力需求上,2011、2012和2013年,连续三年新增发电装机在9000万千瓦左右,整个社会用电量还是处于高位,去年全社会用电量有可能达到53000多亿度,是美国的1.3倍。

  以上主客观因素,导致了“十二五”过了五分之三,但节能减排总体不理想。

  日报:调结构为什么失效?

  李俊峰:我们调结构面临三个问题。一个是没有总量控制,过去“十五”、“十一五”期间,环保指标、节能指标都完成了,但是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结构和总量失控,这就是我们制度设计上有问题。现在又提调结构,仅仅是给了一个空洞的目标,但是现实却是所有政策都是在促进消费、拉动投资需求,比如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汽车销量居高不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调结构是一句空话。

  按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到1980年前后第二次石油危机,将近十年间,西方节能减排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的推手是石油禁运造成的供应短缺和油价暴涨。实际上就是给你断粮了,让你不吃那么多。而现在对中国来说,相当于粮食敞开供应,这种条件下,让你减肥是很困难的事情。应该是在一定能源总量的约束下,让地方政府自己去改。比如说,山东省就给你3亿吨标准煤,上海就给你1亿吨标准煤,让你自己去改革。

  日报:控制能源消耗总量是否会带来经济的下滑?

  李俊峰:调结构并不意味着经济下滑。2000年,我们做2020年发展规划的时候,我曾参与了制定能源发展规划纲要。当时提出一个目标,到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24亿吨标准煤。但是到2010年,已经突破30亿吨,大大突破了24亿吨这一数字。因此许多人攻击这个规划,说它不科学。我是反对这个观点的。

  当年24亿吨的数字是怎么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是从1980年到2000年,GDP翻两番,初步解决温饱问题。实际上,到2000年我们的GDP比1985年翻两番;并且能源消费只翻一番,从80年代的6亿吨标准煤,到2000年12亿吨标准煤,能源界津津乐道的能源弹性系数低于0.5。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希望2000年到2020年,能源弹性系数还是小于0.5,同样实现GDP再翻两番,同时能源消费翻一番。也就是从2000年的12亿吨标准煤,到2020年是24亿吨。

  在论证这一数据的时候,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从2000年到2020年,我们应该比1980到2000年做得更好,因为我们的工业基础、思想观念、技术装备、教育水平、体制机制都要比20年前好很多。而恰恰这十年,因为粗放型发展,导致了2010年能源消耗就突破了30亿吨。2000~2010年期间,能源弹性系数在0.8~0.9之间,接近于1。现在的问题是能源消费总量到2015年40亿吨、2020年50亿吨的指标会不会突破?即使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以内,也比2000年的24亿吨的规划指标,翻了一番还要多。

  但不幸的是,在雾霾如此严重的情况之下,我们希望到2015年能够控制在40亿吨,要求一些地方控制煤炭的消耗,大家仍然在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更甚的是,我们的各级政府还认为自己的节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是在标榜自己各项节能指标、技术指标完成得多好,却掩盖了能源总量失控的矛盾。我们应该检讨我们的指导思想,检讨我们的节能政策。否则在节能工作上,赢得所有战役,却输掉整个战争。(作者:徐燕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