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巴黎协定》:本世纪下半叶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15-12-14 一财网2160
核心提示:我看没有人反对。当地时间12日晚,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用力敲下法槌的那一刻,坐满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谈判代表的巴黎北郊勒布尔歇会场出现了片刻的

“我看没有人反对。”当地时间12日晚,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用力敲下法槌的那一刻,坐满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谈判代表的巴黎北郊勒布尔歇会场出现了片刻的寂静。历经20多年的全球博弈,成功在这一刻却来得如此之快。

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定,就在随后迸发的欢呼、泪水、拥抱和数千名外交官间的相互致意中诞生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6年之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转折点。

这份《巴黎协定》,包含了近20年间气候政治中各方力求推动的“长期目标”、“气候资金”、“行动力度”、“透明度”和“适应(行动)”等五大关键要素,是第一份全体缔约方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引发全世界关注的是,各方决定“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使人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够吸收的水平)”。

正如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所说,此次《巴黎协定》的重要意义在于,为2020年后全球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制度性的安排。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勋爵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同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巴黎协定》是一个转折点,该协定为各国加速长效的低碳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

详解《巴黎协定》五大关键要素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的《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如果想概括这份近16600个单词的《巴黎协定》,可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划分为基准,简化为五大关键要素:第一,旨在达到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第二,每五年盘点一次的不断加强的“行动力度”;第三,保证实现气候承诺的加强“透明度”;第四,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第五,帮助世界最受气候变化影响人群的“适应(行动)”。

在长期目标方面,《巴黎协定》提出了上述2摄氏度的控温目标,并写入了1.5摄氏度的努力方向,明确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如何来具体理解这样的全球目标?WRI全球气候项目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在《巴黎协定》即将达成前的一场专家解释会上称,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话,2080~2090年全球将实现净零排放,而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则意味着2060~2080年实现净零排放。

不过,包括斯特恩勋爵在内的多位参与会议的中外专家在谈判过程中亦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对于“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缺乏科学论证基础。

控温目标的艰巨性牵涉到另一项关键要素,即“不断加强的行动力度”,这也是会议最后两天中最难达成共识的“硬骨头”之一。

为此,《巴黎协定》指出,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与此配套的是“透明度”这一关键要素。《巴黎协定》决定设立一个透明度能力建设倡议,以便在2020 年前后建设体制和技术能力。

WRI在最新的专家评估报告中表示,通过这一增强透明度的框架,所有国家都将被要求报告其排放量,并定期为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而跟踪进度,其中各方提供的信息将受到专家审查和多边审议。与此同时,该框架提供了灵活性和支持,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能力:发达国家将报告它们所提供的资金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将汇报它们需要和收到的资金以及支持。不出意外,另一大关键要素资金问题,也是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两天中最难达成共识的“硬骨头”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巴黎协定》要求发达国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从而帮助后者减少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在2025 年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将在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优先事项的情况下,设定一个新的集体定量目标:每年最低1000 亿美元。

“这意味着将以1000亿美元为起点,只能比这个高,不能比这个低。”某发展中国家前气候谈判代表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资金方面此次出现融资路径设定,这样的文本语言和成果,的确是历史性的,以前在她参与谈判的时候,这样的成果是无法想象的。

实际上,此次巴黎谈判的重点之一,就是2020年之后钱的落实问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会议期间表示,中方的看法是,2020年之前必须兑现承诺,2020年之后,在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必须增加资金规模,支持发展中国家。

在最后一个关键要素、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动)”上,《巴黎协定》明确建立一个加强适应能力、气候韧性并减少脆弱性的全球目标。WRI在专家分析报告中认为:“加强适应的行动力度在周期方面,和减缓行动(即减排)的周期设置也是相似的。”

中国低碳转型之路愈加明朗

全球气候协议达成后,解振华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

解振华表示,中方热烈祝贺《巴黎协定》获得通过,虽然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他强调,一分纲领,九分落实。协定已经谈成,下一步的关键任务是落实。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解振华表示,中方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继续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积极落实自主贡献,努力争取尽早达峰。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气候、能源与环境高级顾问杨富强对记者说,巴黎大会再次印证了中国在气候议题上的姿态越来越开放与自信,在南北方国家之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协调作用,促进了不同集团阵营的互信与共识。

由于人口、经济体量、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总量巨大,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影响。2014~2015年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字与气候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还是全国碳市场启动时间表出台,以及中国将为南南合作出资31亿美元,都是由高层领导人宣布的。

事实上,中国的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之路正愈加明朗。在10月底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五年规划的主要战略之一。

杨富强说,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有望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管理方式。将于2017年启动的碳市场,以及继续推进的电力改革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都将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低碳转型的重要推手。

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15年煤炭消费量持续走低,同比下降明显,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或已在2014年达峰。现阶段,国内就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能源转型展开多种举措,有望在2020年实现煤炭消费在总能耗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66%下降到57%,提早实现碳排放峰值。

创绿中心研究院研究员李莉娜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减缓和适应两条腿走路。适应问题对中国而言也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2013年7月,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科技部、国土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组织起草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制定了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战略部署,2013年底,发改委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总体来看,中国的适应工作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李莉娜认为,目前适应工作在机构设置、组织管理和工作内容上都还比较分散,缺乏总体统筹、地方各级各部门的落地以及与其他相关工作的衔接,具体的资金、技术支持和保障尚未明确。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力量、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都应该在不同层面发挥重要的政策建议、科学研究和落地项目等作用。

“展望未来,气候议题在内政和外交上的黏合性将越来越强。”杨富强说,相信在政策、技术、市场和社会的多方合力下,中国将能够全面协调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家情况的转型道路,并为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提供支持和帮助,树立良好的榜样。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