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水、高排放一直令煤化工被人诟病,也成为国家煤化工项目发展的阻力。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煤化工的环保转型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由此而引发的煤化工零排放产业日趋火热。
然而,火热的产业下面,对“零排放”的争议也逐渐发酵。在国内,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诸多,但真正实现零排放的项目屈指可数。在零排放技术备受质疑的同时,甚至有不少悲观的业内人士对零排放的概念提出质疑。
对此,记者专访了参与中煤图克零排放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韩洪军,他对当下煤化工零排放技术与市场格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记者:煤化工零排放技术诸多?在您看来,是否有处理效果比较好的技术?
韩洪军:现在,并不好说哪种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比较好,这还是根据煤化工的项目来看,现在煤化工废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好处理的,壳牌炉和德士古炉,它的废水成分主要为含氰化合物,远比煤焦产生的废水易于处理。
但比较难处理的是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的生成水,这些废水主要成分是酚类物质,现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无论哪家都做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年,国内的煤制气项目一个没批,因为确实通不过国家环保部的验收。包括中煤图克,虽然它是国内唯一敢说出去的零排放项目,但因为它是煤制化肥项目,所以也通过的是内蒙古环保厅验收。所以,煤化工项目不同,它零排放处理工艺、技术都有很大的差异。
记者:尽管从事煤化工零排放的环保公司众多,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技术助力煤化工项目真正做到零排放?
韩洪军:这主要由于国内现在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煤化工水处理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多,比如渗透膜、电渗析等,但现在每个技术都不是很成熟,都有各自问题。所以通不过环保部验收;另外,还涉及到一个技术组合的问题。过去,零排放主要讲的还是水的零排放,但是现在,零排放更多的是指整个层面的系统的零排放,也就是说从气化炉开始算,预到最后的固废处理,整个体系的零排放,这个体系就要牵扯到了6到7个专业。当下,还没有哪个环保公司能把整个体系做出来,需要很多公司一起做。
煤化工企业老总面临的困惑是,环保公司把工程建设完了后,调试了3年都调不出来,最后干脆剩余的尾款不要了,跑路了,这其实涉及到技术之间的协调。例如,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仍然会有污水排出,实现不了零排放。但是如果单看这些技术,哪一段工艺有问题,哪一段都不能说出了问题,不过组合到一起的话,问题就出现了,每家企业只对自己的技术负责,连贯起来就出现问题。环保公司间的协调还是很关键的。
记者:也有一些人认为,零排放是个伪命题,是炒作出来的概念,对此,您对煤化工零排放的未来怎么看?
韩洪军: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煤化工零排放肯定能达到,但现阶段,它确实面临诸多难题。煤化工零排放没有真正的示范工程,所以,业界没有标准,从业者没有参照,没法挑毛病。对于国家环保部门来说,没有示范项目,制定煤化工的环保标准也面临很大挑战,但现在已经有敢说出去的零排放项目,比如中煤图克项目,也有很多项目还不敢说出去,零排放并不是不能攻克的,而且国外也是有零排放的,当然,在国外的零排放也是两个概念,其一,污水零排放;其二,系统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