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第一批)的公示》,来自全国各地的55家园区入围。其中,山东省的临沂、日照、青岛有3家开发区因发展低碳经济成果显著,被列入名单。
中国化工报记者近期在山东各化工园区走访中了解到,不仅是这3家园区,山东省内济宁、邹城等地的其他化工园区,也正将低碳发展作为园区的终极目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邹城鲁南化工园: 实行用能统筹
一提起煤化工,总被认为是耗水耗能的高碳项目,而在邹城市鲁南化工园区,煤化工成为园区的生态低碳项目。
荣信煤化公司副总经理杜汉双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我们的做法就是将煤炭吃干榨净。首先把煤炭进行气化,拿出煤焦油、苯、甲烷、氢气等有机成分,剩下的半焦再进行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再进行液化。还有烟道气余热回收,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带来3000多万元的利润。”
鲁南化工园管委会主任王雷科告诉记者:“我们对园区内的化工企业实行用能统筹,比如山东奔腾漆业在熬制油漆漆料时需要大量热能,而荣信煤化公司炼焦时产生的热能恰恰富余。两家企业合作后,使得奔腾公司减少了煤炭使用,而该公司的降温水可以返回荣信焦化进行熄焦用,可谓取长补短、一举两得。”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立低碳体系
生物化工一直是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今年以来,该区积极建设产值过百亿元的临沂生物化工科技园,并成立了开发建设指挥部。
“区内原有企业的低碳化升级应坚持产业化的引导原则,促进企业在产业链条上交流合作,也便于园区的服务配套。”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福田表示。
据了解,该园区下一步计划建成区域能源数据监测管理系统,探索低碳认证制度和低碳金融体系,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完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低碳城市功能配套,实现低碳生态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建设目标。
园区在积极引进投资大、能耗低、效益好的生物化工项目的同时,还引导现有企业深入开展对标活动,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新产品,以此巩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济宁化工园: 追求绿色含金量
山东济宁化工园区的低碳定位是:生态有了“含绿量”,化工产业才会有“含金量”。
遵循这一宗旨,园区通过创新合作、大胆实验,实施余热利用、新能源研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既满足化工项目的需要,又满足项目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按照产品链的上下游关系,园区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利用的产业共生组合。
“园区落户的主体项目以上、中、下游化工产品为纽带,形成了完整的产品链,以煤炭为源头,通过产业链环环相扣,把资源吃干榨净。”济宁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允东说。
生态经济使得济宁化工园充满了活力,也让国内“大块头”的化工企业接踵而至。去年,园区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入园项目和企业中,总投资50亿元的凯赛生物绿色尼龙项目和总投资6.08亿元的石墨烯项目属于国家“863”项目;盈德气体是亚洲最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世界第四大炭黑生产企业江西黑猫炭黑公司年产20万吨子午轮胎专用炭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炭黑生产基地。
日照岚山化工园: 严格减排措施
提起焦化厂,多数人都会把它与浓烟滚滚的烟囱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位于山东日照岚山化工园区的山东日照焦电有限公司,却是花草葱茏、空气清新。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研发的清洁型焦炉四联拱燃烧室底部余热回收系统,将炼焦产生的烟和蒸气再回炉,可变废为宝。仅运用余热供暖一项,就可年节约熄焦用水10万立方米,增加经济效益1534万元。
为建设低碳园区,岚山化工园一期投资60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岚桥石化、金石沥青、新三明化工、瀚坤能源、浦盛石油等化工企业产生的污废水。同时,处理后的综合废水可作为新水源,为破解化工园区用水短缺现状提供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手段。
此外,岚山化工园还致力于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碳产业低碳化。园区落实三个“最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实行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最严格的环保考核问责制度,并建立产业专家咨询和项目专业评审机制,落实环境评价、控制高耗能项目,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的新产业。
青岛新河化工园: 拒签高碳项目
“青岛西海岸新区晋升为国家级新区后,在低碳发展上,青岛新河化工园区继续将低碳发展作为园区的终极目标。”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夕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河化工园致力于打造中国生态化工(青岛)产业基地,将围绕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三大产业链,着力打造海湾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石油化工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据张夕强介绍,目前新河化工园已投资18亿元全面建成了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天然气门站、污泥及垃圾处理厂、蒸汽等基本的设施配套项目。此外,园区主打低碳生态牌,提高项目准入标准,严格禁止小项目和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入园,落户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过亿元。园区建设以来,已拒签了12个不符合要求的过亿元项目,确保了化工基地的生态屏障。